第1309章 舶来西夷亦有术(五)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3192 字 1天前

在和红夷商量好了之后,礼部尚书赵贞吉代表大明和红夷使臣签订通商贸易条约,大明和红夷正式签订条约之后,红夷使者邀请大明派遣使团,回访红夷,同时他们也向大明礼部交涉,在经过这帮在京师的传教士的翻译之后,他们正式向大明提出交涉,称他们的国名为尼德兰,而不是大明所俗称的红夷,要求大明改正他们的国名。

朱载坖当即予以准允,人家本来就叫尼德兰,红夷这名字多少有点歧视人家了。

而通过罗明坚等传教士,朱载坖和大明朝廷知道尼德兰为什么要拉拢大明了,因为尼德兰和佛郎机是死敌,之前佛郎机本来是统治尼德兰的,但是嘉靖四十五年起,尼德兰爆发了反抗佛郎机的起义,隆庆六年,尼德兰北方八个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去年正式成立尼德兰联邦,但是现在佛郎机是西洋强国。

所以尼德兰急需寻求支持,如果大明这样的东方大国能够承认尼德兰的话,对于尼德兰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尼德兰使节才会极力邀请大明遣使出访尼德兰,这样的话对于尼德兰是极为有利的。

对于是否遣使尼德兰,大臣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相对保守的大臣认为,尼德兰现在和佛郎机关系极差,虽然大明需要尼德兰在南洋一道对抗佛郎机,但是佛郎机毕竟是西洋强国,得罪太过,也不好,而且派遣使团远赴万历之外,劳民伤财,没有意义。

支持的臣子们认为,现在佛郎机在南洋咄咄逼人,必须要合纵连横,才能够对抗佛郎机,尼德兰显然是可以利用的国家,大明派遣使臣出访尼德兰,一来是展示大明和尼德兰的良好关系,更重要的是宣示国威,查探西洋的各种情况,应当予以支持。

朱载坖支持应当派遣使臣跟随尼德兰使臣出访尼德兰,一来是宣示大明国威,二来是查探西洋诸国的情况,在朱载坖的指令下,礼部回复尼德兰使臣,同意派遣使团出使尼德兰。

礼部、户部、兵部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大明出访尼德兰的使团,为了彰显大明的国威,朱载坖特旨命令调集两艘两千料战船作为使团的坐舰,同时选拔最优秀的水兵,由户部和内廷置办礼品,从官员中选拔身体健壮,熟悉海上生活的出使尼德兰。

整个使团加上护送的官军水师,大小船只十三艘,人员达到了一千五百人,由翰林侍读学士,状元罗万化以礼部右侍郎出任正使,海关缉私水师参将陈璘加总兵衔,充任副使,出使尼德兰,朱载坖命令礼部尚书赵贞吉亲送大明使团出京,在尼德兰使节的引领下,前往尼德兰。

罗万化等人走后,朱载坖和蒋洲详细探讨倭国现在的局势,现在在倭国的众多大名之中,织田信长确实是看起来实力最强的,无论是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等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朱载坖问道:“那看起来织田信长要统一倭国咯?”

朱载坖正好看看蒋洲在倭国了解的情况如何,还他对于形势的判断能力怎样,蒋洲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人恐怕难以统一倭国。”

朱载坖问道:“蒋卿为何这么看?”

蒋洲随即向朱载坖陈述他的看法,蒋洲认为,织田信长现在虽然实力强劲,但是他在倭国树敌太多,不仅各地的大名对他极为敌视,而且倭国内部的有雄厚实力的寺院也不支持他,隆庆四年,织田信长与倭国当时最强大的佛教宗派净土真宗(一向宗)决裂。净土真宗的教主、战国大名本愿寺显如号召全国的净土真宗信徒讨伐织田信长,“一向一揆”燎原而起。

在长岛,织田信长遭遇了耻辱性的大败,织田信长只得下令撤退。结果愿证寺一揆众又奇袭了撤退中的织田军,织田军再次死伤惨重。大将柴田胜家负伤,包括氏家卜全在内的多名织田武将战死。对于他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大败,盛怒之下的织田信长就干了一件蠢事。

在镇压一向宗起义时,他将起义军团团围住,起义军断水断粮,以城墙墙土充饥,仍坚持战斗。织田信长下令,无论男女老少,格杀勿论。最后,他将起义军2万余人用栅栏围住,活活烧死。虽然织田信长用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倭国内部反对他的人,但是也丧失了全部的盟友,孑然一身了。

之前德川家康尚且是织田信长的盟友,但是在武田信玄等人的打击下,德川家康实力遭到重创,只能休养生息,不能帮助织田信长了,所以现在看起来织田信长打遍倭国无敌手,在蒋洲看来实则是举目皆敌,穷途末路了,

今年,波多野家、石山本愿寺、毛利家、纪州杂贺众联合反对织田家,虽然被气所镇压,但是倭国内部暗地里反对他的人是越来越多,所以蒋洲对其并不看好。

朱载坖说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易也!此辈但知用强凭武,岂可以得天下者?”

对于蒋洲的看法,朱载坖还是认同的,朱载坖希望蒋洲这次回到倭国之后,与王直在倭国经略一个落脚点,为大明日后的行动提供方便,尤其是倭国重要的矿产,这是朱载坖志在必得,视为囊中之物的,这是一定要看好的,对于倭国,朱载坖没有任何兴趣,将他们按死在岛上就行了。

朱载坖看重的是倭国的各种矿产,还有倭国的军队情况,他们必须为嘉靖年间袭扰大明付出代价才行,欠了债,就要还,这个道理,就算是说破大天也是站得住脚的。

同时朱载坖还命令驻扎在朝鲜的大明水师,查探航路,禁绝朝鲜与倭国的贸易,朱载坖要做的就是彻底将倭国的贸易断绝,同时驻扎在琉球的大明官军也要驱逐倭国人,禁止倭国染指琉球和通过琉球获取物资。

()

在和红夷商量好了之后,礼部尚书赵贞吉代表大明和红夷使臣签订通商贸易条约,大明和红夷正式签订条约之后,红夷使者邀请大明派遣使团,回访红夷,同时他们也向大明礼部交涉,在经过这帮在京师的传教士的翻译之后,他们正式向大明提出交涉,称他们的国名为尼德兰,而不是大明所俗称的红夷,要求大明改正他们的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