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马格里特死灵的终章(十一)

此时,马格里特死灵的首领们并未完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不仅仅是马格里特的高层不懂经济学,他们甚至还不懂信息学。

绝大多数文明,都存在一个所谓的信息滤镜,如果上位者按照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去做出判断,可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误判。

道理很简单,大多数社会群体,实际是不表达的。

就拿蓝星来说,网络平台和自媒体的存在,貌似让绝大部分人都有了发声的渠道,任何一个热点事件,都能吸引来铺天盖地的讨论,将民意展示在大家面前,但实际上,这里的民意,往往和事实存在着巨大偏差。

首先,社会的主体,是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或忙于工作,或困于工作,或照顾老人,或抚养子女,在奔波忙碌之余,就算偶尔登陆网络平台,他们也几乎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意见。

而在他们身后,还有很多甚至最多看看书,刷刷剧,连社会热点新闻都只在线下讨论的普通人,他们的想法,几乎不会被主流舆论感知到。

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只会在国家或社会需要的时候,用行动来表达。

其次,媒体或者网络的信息,一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越极端,越容易脱颖而出。

夏国的新闻学相关研究显示,包含极端情绪的帖子传播量是中性内容的六倍以上。在某些社会热点事件的舆情中,占总数百分之七的极端化评论获得了百分之八十三的互动量。

而当某个问题下,某一类看点占据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声量时,持不同意见者的发言意愿会急速下降,甚至不再参与这一问题的讨论,形成“伪多数意见”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就是如此。

最后,某些别有用心的群体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撬动庞大的讨论量,甚至形成“非利益相关者主导讨论”,“局外人影响局内人”的奇葩现象。

“颜色革命”是怎么搞起来的,就是用媒体控制加上一小撮代表,霸占了社会主流舆论,把沉默的大众带向了不归路。

颜革的主力是什么人,是小资群体、反动文人、极权女性、无良媒体、LGBT等等,他们打着各种各样所谓自由、反思的旗号,在他们背后的大布尔乔亚的引领下,把持着社会的大部分发声渠道,从而形成一种社会主流的错觉。

但是,这帮人,脆弱的就如花瓣一样,当真正因为政治风向的倒装,导致国家遭遇战争的时候,这帮人里面,有任何一个是会去为国家拼命的吗?

真正能上战场的农民子弟,普通工人,民族主义者,乃至于宗教信徒,他们的意见,被完全掩盖在舆论大潮之下。

当政者若不是有明确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必然会被他们带偏。

夏国如此,蓝星如此,马格里特死灵,也是如此。

一开始,针对薪资不满的群体,实际上是马格里特死灵中相对比较灵活,甚至是狡猾的那一部分,但是因为老实听话服从性强的丧尸们几乎不说话,导致上上下下都是这些表达者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