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讨饷(上)

曾几何时,他们这些京营士卒也被将校勋贵层层剥削,导致长年累月领不到应有的俸禄,但也不至于像刚刚那些漕军一样不堪。

瞧刚刚那些漕军兵丁有气无力的模样,与他们在兖州平乱时,瞧见的流民百姓简直没有任何区别。

"督粮道何在?!"

待到京营士卒的背影几乎消失不见的时候,李养正不辨喜怒的声音再度于书房中响起,使得门外猛然传来了一阵骚乱。

作为名义上可巡抚凤阳,并且提督漕运军务,兼管河道的封疆大吏,李养正手中的权利极大,不仅可以节制巡粮御史,还能在不经朝廷的允许下,直接任免"位卑权重"的管粮同知和押粮同知等官吏。

至于他口中的"督粮道"则是品秩相对更加显赫,平日里负责都督核查各省押运漕粮数目的官员。

"下官见过总督大人.."

不多时的功夫,八名身着统一官袍,但年岁各不相同的官员缓缓迈进书房中,朝着案牍后的李养正躬身行礼。

大明两京十三省,其中有八个省份的粮道是通过漕运转送,故此每省分别设立一位"督粮道",分春秋两季在总督府和各自省城当差。

"近些时日,运往京中的漕粮可是足额足量?"

提及维系帝国运转的漕粮,李养正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凝重之色,犀利的目光不断在眼前几位"督粮道"身上掠过。

此事可万万出不了差错,否则难保在帝国边陲蠢蠢欲动的蒙古鞑子和辽镇建奴会趁机搅风搅雨。

这大明朝,想要看天子出糗的人,不知凡几呐。

"回总督大人,上月运往京师的漕粮,相比较往年倒是要少上一些.."或许是受官厅中沉闷的气氛所影响,几位上了年纪的"督粮道"表情也不太好看,声音很是苦涩。

但在角落处,却也有人露出了转瞬即逝的讥讽和嘲弄。

"怎么回事?!"闻言,李养正心中便是咯噔一声,目露关切之色的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