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一念之间

“哇哦!”

看着面前油油亮亮的整只烤鸭,迈扣和克里斯丁这俩老外馋的直咽口水!

如果要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华夏美食”。

那全华夏非得打起来不可。

陕西的说是肉夹馍,油泼面。

东北的得说冻梨,锅包肉。

四川的立马跳起来说是火锅和回锅肉。

粤省那边得举手说是胡建人……

但如果给老外来选,那烤鸭必然是名列前茅的。

当年的著名的尼克松访华,给顶级老登基辛格吃服的,便是烤鸭。

华夏对内国宴,很少有烤鸭这道菜,一般以淮扬菜为主。

而对外国宴,烤鸭经常以主菜形式奉上,尤其是在早年间,初代领导班子时期,陈年茅台和烤鸭是国宴必备菜。

“这最好的几块胸口皮,要沾白糖吃。”

张远一点点的给他们俩教着。

“鸭肉,要沾蒜泥,或者一旁还有你们美国佬更吃得习惯的黄芥末。”

“普通带肉的鸭皮,连着葱丝,面酱和黄瓜条一块包成卷。”

“如果喜欢酸口的,还可以加山楂条。”

“这边还有椒盐鸭架,鸭汤,火燎鸭心,盐水鸭肝,韭鸭菜。”

“加起来一共八种吃法。”

张远这一通说完,迈扣出了“哇哦”就是“哇哦”。

克里斯丁也听傻了。

这么复杂呢?

张远见状,悠悠的说到。

“中餐可是与法餐一样的世界顶级美食体系,你们都尝尝吧。”

迈扣自己包了一卷,但这位明显手笨,也不会收口。

结果一口下去,弄了一档的面酱。

远看跟拉了一裤子似得。

“Man!”迈扣摊开手抱怨了一句。

一旁立马有服务员递来了热毛巾帮忙擦洗,服务态度非常好。

有这服务态度,就能证明,张远虽然请吃烤鸭,但去的并不是大名鼎鼎的全聚德。

这会儿全聚德已经开始不行了。

大部分店面的都抛弃了土炉,改用电炉,还号称不影响口味。

怎么可能不影响!

帝都烤鸭分两种,最正宗的,其实应该是便宜坊的闷炉烤鸭,就是烤制过程中,炉子是封闭的。

闷炉烤鸭主要吃肉,皮不是特别脆。

而且因为全封闭,所以烤制过程中无法用肉眼观察,也不能开炉子看。

一开炉子就算毁了。

所以非常吃师傅的本事,全凭经验。

便宜坊的源头可以追述到明朝永乐年间。

因为烤鸭这东西,就是永乐帝朱棣“清君侧”后迁都,从南直隶,也就是南京带去帝都的。

所以帝都人老说他们的烤鸭正宗,其实从根上说,南京那边才是最正宗的。

而全聚德这种明炉烤鸭,是从闷炉演化过来的。

明炉烤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起火的材料!

最好得用枣木,还得是10年树龄以上的枣木。

会给鸭子带来一股特殊香味。

次一点的,可以用桃木,杏木或者梨木。

可再差的木头,我哪怕烧板凳,也比你连木头都没了用电烤的香。

而且全聚德毛服务没有,还要收10%的服务费。

纯粹是倚老卖老,凭自己名气大,就靠着忽悠游客赚钱。

帝都当地人不太去这地儿。

张远常住帝都,自然也不会去。

按理说,他带着外宾。

帝都外宾最常去,或者说最适合去的烤鸭店,是利群烤鸭。

没错,就和那烟一个名字。

这店不大,装扮还有点苍蝇馆子的意思。

为啥说最适合外宾呢。

倒不是鸭子烤的有多好。

虽然老板号称自己是全聚德出来的,但他们家的特色不在吃食,而是在态度。

怎么说呢?

《大腕》中傅彪老师那段,“我们华夏演员早就集体补过钙了!”

他们家不是演艺行的,可能没补上。

所以膝盖特别软!

对待普通人的,这家是标准的老帝都服务,就和老魔都,老香江服务一样。

不光没有服务,服务员不嫌弃你,骂你,赶你走就算客气的。

虽然是小破店,但人不到齐不许落座,只能在胡同里等着。

点菜犹豫,慢了点,或者多问几句,服务员直接开怼赶人。

但有两种情况是例外。

一种就是洋人老爷来吃饭。

那可热情了。

甚至能插队。

也会给你详细介绍菜品,甚至还能跟你唠呢。

而第二种,就是明星。

他们家满墙的明星合影。

以张远现在的名气,去吃的话肯定能得到礼遇。

但就凭他们家区别对待华夏人和外国人,张远这辈子都不会去。

软骨头的人,烤出来的鸭子,骨头也是软的。

他带着俩人来的店,是大名鼎鼎的大董。

大董最大的缺点,就是贵。

这对张远来说,不是问题。

老板大董,号称跟着王文昌,孙仲才,王均义三位大师学习过。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