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我一共学了两年化学

“现在研发部有多少人?年龄专业结构如何?”

“一共二十三人,十四男,九女,除了我之外,年龄都在35岁以下,有一个博士,六个硕士,剩下的都是本科,专业包括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加工与配料、油脂及植物蛋白,发酵,谷物淀粉等几个专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有这些,得感谢两位李总的支持,要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规模。”

“呵呵,我不管事儿的,主要是成子,诶,这是饮水机?”

“不是,超纯水仪。来一口?”

“能喝?”

“必须能。”

“那就来一杯,尝尝超纯水啥味儿的。”

李乐端着瓶超纯水,逛完研发部,跟着进到了毕延的办公室。

一进门就瞧见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很抽象的画,凑过去瞅了眼,“诶,毕工,这是分子结构?”

“对,李总能看出来是什么不?”

“呃.....我文科,一共就学了两年化学。”

“呵呵,这个是甜菊糖苷的分子结构。”

“哦。不懂。”李乐又瞅瞅跟蜂窝一样的结构图,叹口气。

丰禾从刚有起色开始,李乐就和成子开始准备把最早的食品卫生检测室升级成专业的研发部。

毕竟一个食品公司想长久发展和保持竞争力,不能只依靠几款老产品老口味老技术,否则,在山城并购的那个桃片厂就是个例子。

阔口阔啦为了适应市场变化,都得弄个无糖的、樱桃的、香草的,再给雪碧弄出个薄荷味的,红烧牛肉面卖不动了,就得开发出个香辣的、铁板的、咖喱的、番茄鸡蛋的等等。

小食品更是一代版本一代神,市面上一年就得出多少花样翻新的,数都数不过来。谁还记得黑星泡泡糖,大大卷,小完能干脆面,金地巧克力,乐百氏,喔喔奶糖?

产品研发部,说起来无非研发新品,模仿他品,改良现品。但真正细分下去,要做的多了去了。

配合企划、市场和销售部门调整产品的配方,研究优化,技术支持质量控制,配合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工艺流程改进,配合供应链等部门调整原材料的选择选购,产品验证测试,市场情报监测,法律法规的研究等等。

而且食品研发分不同领域,甚至可以用隔行如隔山,搞香精研发的跟搞乳制品研发的,工作内容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陆陆续续好几年,部门架构搭建,人才招聘一直在做,可没见过多少成效,缺领头的,缺懂技术的。中间新品也都是在李乐的“高瞻远瞩”下搞出来的,直到毕延这个人的出现。

毕延,倒过来就是延毕,要不怎么老古语说起名是门学问呢?

要是看这人履历,绝对够的上,坎坷,两个字。因为英语不好,高考复读两次才考上锡山轻工,硕士又考了两次,博士倒是顺利,可遇人不淑,在农大遇到一个无良导师,抢论文这种事儿都算稀松平常,最后还弄了个延毕。

终于毕业了,人也三十三了,之后去了雀巢干了五年的研发,刚升到部门二把手,又遇到裁员。之后去了几个小公司,把这种大神级别的憋屈的不得了,最后回母校当了老师,可一直答应解决的编制在老师退休后就没了消息。

就这么一路辗转着,靠着曾经的同事在行业圈子里听到的消息,终于在四十二岁差几天的时候,来到了丰禾。

别人不当宝贝,可丰禾当。

年薪起价二十万,三室一厅住房一套,年终奖,新品奖,销售个人团队提成,各种兑现绩效都给加上。孩子给送进铁一中,老婆是会计,安排去了长铁精工。

经费充足,设备先进,没有后顾之忧,毕延顿时生出以国士待之,必以国士报之的情绪来。

一年多点儿时间,毕延就把丰禾多年没解决的研发板块儿,拉出了一个架构,眼瞅着研发这一块就好了起来,果汁软糖、薯片、瑞士卷、蛋黄派、夹心早餐包这些新品开始陆续开始推出。

李乐看到成子发的邮件里转发的,毕延提出要把丰禾食品的产品线重新分类,包括饮料、卤制品、豆制品、烘焙、油炸膨化、糖果几个大品类的建议,还有几份市场走向的调研报告,产品规划,就知道,这人算碰到了。

“毕工,来丰禾感觉怎么样?还适应不?长安不比苏南,这边天气环境,饮食天差地别的。”李乐笑道。

“很好了,我都能习惯,再说,丰禾管理规范,制度规范,有诚实、能干的管理层,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各种事项透明科学,关键是企业文化氛围好,尊重知识,尊重人,有朝气和上进心,当然还有,薪酬待遇。”

“毕工,别,别停.....”

“啊?”

“哈哈哈,开个玩笑。不过,听你这么说的,我咋感觉不像丰禾了。”

“因为你是甩手掌柜。”成子嘀咕一句。

“啥?”

“没啥,呵呵呵。”

“毕工,别光说好的,说说不足。”李乐转头笑问道。

“不足?”

“昂,丰禾才刚刚几年,哪有你说的这么好。”

“其实,要我说,就还是产品线相对混乱,没有完整的条线规划,还有就是几项食品行业认证,现在还没有有序开展,之后会在和别人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