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民生这话一出,苏希倒是有些惊讶了。
从年龄上来说,郑民生显然是要比云成、周锡要大出一个梯次的。
但是,他们当年居然在一起学习过。
郑民生这些年进步的速度很快啊。
苏希很会说话,他顺势说:“书记,这样说来。我得叫您一声伯伯才是了。”
苏希并非一个没有情商和眼力的人。
这也不是攀关系。
领导都将你请到家里,而且还让你坐上家宴的桌子,并且提及和你父辈的关系。
你再不上道,那可就是真的不懂事了。
郑民生笑着拍拍苏希的肩膀:“这一声伯伯,无论是从年龄上,还是资历上,我觉得…很恰当。”
“来,这是你伯母。素珍,这是苏希。这是我女儿,紫瑶,她现在在港都上班。这次来西康省,陪我过年。”
郑民生给苏希介绍。
苏希也向她们纷纷行礼。
李素珍从事科研工作,她和郑民生是同学,她父亲是老革命,后来官至副部级。在郑民生的前期,岳父是最大的推力,而且对他的职业生涯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素珍很温婉,她笑着对苏希说:“苏希,这些年可没少在报纸上看到你的名字。你这次在清河搞得很好,我们研究所很多年轻人都辞掉铁饭碗到清河去了。”
说着,她还对郑民生说:“民生,清河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温床,你可要精心孵化,万一将来出现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整个西康省,整个国家都要跟着受益。”
郑民生说:“不容易啊,李老师,能得到你这么高的评价,看来我们清河确实是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工作。”
此时,郑民生的女儿郑弯弯说:“爸。清河可不仅挖了不少科技人才。在我们金融圈,清河现在也是热门,很多国际资本想投资项目呢。而且,苏希,我听说你准备了不少,在国外搞到很多禁运的设备,化整为零的输入国内。很多机构评估,清河至少要在三到四个半导体项目完成弯道超车。”
郑弯弯一开口,苏希就知道她的工作属性了。
他笑了笑,礼貌的说道:“弯弯,清河的发展还需要你们大力支持啊。我们目前虽然调动了很多国内资本,但如果有海外资本进来。将来有利于开拓更大的市场啊。现在可是上车的最佳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