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谋划进行时

复山河 新海月1 2448 字 28天前

按照呼格吉勒制定的规矩,一户对应着一名军士。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必须要有人在军中服役,才能够单独立户。

倘若家中没有成年男丁在军中服役,那么就面临着被拆分的命运。

野蛮的背后,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延续种族。

在生产力落后的鞑靼一族,没有青壮的家庭,很难在草原上生活下来。

按照这种模式,全民皆兵的鞑靼一族,总兵力大约在七八万上下。

在实际上操作中,又略微发生了变化。

草原上青壮就是生产力,每一个鞑靼家庭,都会尽可能多的生育孩子。

一个家庭拥有多个男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这种背景下,一众万户增加劫掠收获,都默契的把兵力补充满额。

这种穷兵黩武的玩法,在不断打胜仗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

一旦大军损失惨重,想要恢复过来,都找不到足够的青壮补充。

作为大单于,呼格吉勒对这些弊端,直接视而不见。

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削弱小弟的力量,本质上也是在维护他的统治。

鞑靼一族统一的时间太短,里面还充斥着大量的其他种族,内部向心力并不强。

“好,山东的战事就给你了。

本单于就两个要求,给老子狠狠的打,狠狠的抢。

面对大虞这个庞然大物,我们很难一棍子把他们打死。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给这头巨人放血,让他们永远无法恢复过来!”

呼格吉勒大笑道。

事实上,这次入关劫掠,他也是冒了风险的。

在大军出征之前,族中大部分人都反对孤军深入,担心辽镇和他们玩儿换家。

大虞家大业大,人家损失的起,鞑靼一族可不行。

真要是有几万虞朝骑兵,杀入他们兵力空虚的后方,搞不好是要亡族灭种的。

庆幸的是他谋划成功了,大肆砸钱公关,影响到了大虞朝廷的决策。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中,敌人做出了一系列的错误决策。

……

登州府。

大队的兵马从码头出发,迈着整齐的步伐,有序赶赴前线。

作为大军主帅,舞阳侯的脸一黑到底。

朝廷迟迟没有给出答案,在官场上混过的都知道,这就是变相的甩锅。

倘若京师沦陷,他肯定是历史的罪人。

那帮掌握笔杆子的文人,会毫不客气的把责任,甩给他这个倒霉蛋。

如果是山东发生意外,鲁王或者是衍圣公一家出事,黑锅还是会丢给他。

在这个问题上,外戚的身份,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那皇帝外甥,估摸着还在心里埋怨,他干嘛要跑去山东登陆。

倘若勤王大军一路赶赴天津府,沿途不进行停靠,就不会有这档子事。

里外不是人,这是舞阳侯此刻的真实处境。

“侯爷,这么赶路太过耗费时间了,要不然直接从水路赶往济南府。”

李牧试探性的提议道。

知道自家老大心情不好,对接下来的战事,已经不再积极。

可大局终归是需要考虑的。

千里迢迢的赶过来,总得找机会表现一下。

勤王大军,既然留在了山东,那就要做出成绩来。

正面击败高机动性的敌军,李牧没有任何把握。

现在最容易拿到手的战功,就是济南保卫战。

“人家正主都不急,我们慌什么。

真要是济南岌岌可危,估摸着他们早就催促着我们上路了,岂会要求我们分兵增援多地。

山东的官军众多,守土有责的人多得去了,没必要我们一肩扛着!”

舞阳侯果断拒绝道。

山东官府联合鲁王、衍圣公算计他的事,还是让这位手握大权的总督耿耿于怀。

涉及到江山社稷的安危,他没法在大事上报复,但找机会发泄一下怨气还是可行的。

救援必须进行,但什么时候去救,那就看他的心情了。

倘若救援行动失败,大不了直接摆烂,继续回去过外戚蛀米虫的生活。

守土有责,那是地方官员的义务。

在朝廷没有明发命令的情况下,作为客军统帅,他拥有足够的自主性。

对比姗姗来迟的辽镇兵马,他这位管辖四省之地的总督,已经算是非常给朝廷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