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战火燃起

复山河 新海月1 2466 字 25天前

大战在五天前,就已经结束。

沉重的伤亡,让充当攻城主力的仆从军,军心士气完全崩溃。

一度还因为攻城命令,引发了士卒哗变。

尽管兵变被迅速镇压下去,大军还是丧失了继续攻城的能力。

除了少数是真心投奔北虏的,大部分仆从军士兵,都是被强行抓来的壮丁。

真正有战斗力的,早就被仆从军高层带走了。

毕竟,当汉奸只是为了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并不是真想为北虏卖命。

注定送死的任务,肯定要保存实力。

对这些军头来说,手中一旦没有了军队,自身的价值也就没了。

可上面的命令,也必须执行。

抓壮丁充数,就成了最佳选择。

“侯爷,山东自古都是富庶之地,到了我朝更是吃尽了海上贸易的红利。

丝绸、茶叶、瓷器,在海外都是抢手货。

一船商品只要运送出去,再倒腾一些海外特产回来,获得数倍的利润都很正常。

每年通过海上外贸易,净流入我朝的白银最少有七八百万两之多。

现在被敌人劫掠的几个州府,都有临海的港口。

坐拥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地方士绅商贾从中分得一杯羹,并不算奇怪。

可惜这些巨额的财富,朝廷没有能够掌控在手中,全被士绅商贾们吃了。

不然光进出口关税的收入,都能够超过盐税。”

李牧不动声色的上眼药。

以他们的身份,要去推动改革不现实,但可以让舞阳侯知道海商有钱。

未来财政困难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向这些人要钱。

大虞朝商人地位低,被掌控军政大权的总督盯上了,想不出血都难。

纵使背后有世家大族支持都没用。

被叛军折腾了一遍之后,这些家族在地方上的关系网,几乎被一扫而空。

想要重新建立起来,没有十几年的经营,很难恢复过来。

就算他们愿意出头,也无力对抗封疆大吏。

“嗯!”

“你说的不错,看来之前向商贾征收厘金的路子,算是走对了。

每年七八百万两的白银净流入,这些商贾获得的利润,怕是得有上千万之巨。

论起富裕程度,确实和盐商有的一拼。

如果能够把这笔财富,纳入征税之中,朝廷的财政困境迎刃而解。

可惜既得利益集团力量太大,现在这种时候,朝廷也不适合折腾。

我们在地方上连哄带骗的搞搞还行,拿到朝堂上讨论,那就是自讨没趣了。”

舞阳侯脸色阴沉的说道。

看的出来,他现在的心情并不好。

尽管在山东发了一笔,可自家在两淮的盐场,却落入了叛军手中。

长期获利的买卖,一下子折腾没了,心情自然不会好。

不过这种事情,没有办法说出口。

除了怨恨叛军外,他对占据大量财富,却不愿意纳税的士绅商贾同样没好感。

如果不是这些家伙,拼命折腾不断掏空大虞朝,局势也不至于恶化到现在这一步。

“侯爷,决战的时机,马上就要到了。

再给敌军留下三天时间,就到了我们该出击的时候。

他们现在抢的越多,接下来我们就能分的越多。”

李牧当即转移了话题。

上眼药可以,深度参与讨论,那就没必要了。

作为大虞朝的忠臣,抨击朝廷的问题,这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倘若拿出改革方案,想要指挥朝廷该怎么做,这就逾越了武将的本分。

在这个问题上,李牧把尺度拿捏的非常准。

从来都是只提出问题,指出朝廷的弊端,具体怎么改革,最多从旁侧击。

发现问题,不会得罪人。

指出朝廷的弊端,同样不会得罪人。

真正得罪人的,还是去解决问题。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案,只要进行大的政治改革,势必就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一般来说,遇上这种悲催事,都不会有好下场。

纵使改革成功,也要遭到反噬。

“哦,这么快?”

舞阳侯略显惊喜的问道。

作为钦差大臣,他的压力也非常大,只是没有向外人倾诉。

朝中发生的变故,他也是知情的。

为了挽救局势,文官集团出现两极分化,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