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议封爵

复山河 新海月1 2453 字 1个月前

按照功绩,理应进行封爵。”

万宇轩当即回答道。

作为兵部尚书,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同一般文官不一样。

不怕下面的将帅能打,就怕下面的人不能打。

前线的每一份显赫战绩,都有兵部的一份功劳。

反之前线的每一次战败,也有兵部的一份责任。

至于武将做大的问题,那是未来的事情。

眼下他考虑的是怎么尽快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倘若前线再吃败仗,他这兵部尚书就没法干了。

“钱粮的问题,户部和内阁一起想办法解决。

封赏有功之臣的事,诸位爱卿都议一议吧!”

永宁帝点头说道。

甭管兵部尚书能力怎么样,最少办事还是符合他心意的。

眼下朝廷穷,没有办法拿出钱财进行嘉奖,那就只能在官爵上予以照顾。

实缺给不了,那就给虚职。

总之,必须把军心给安抚好了。

“陛下,作为首功之臣,以舞阳侯的功绩,当加封世袭侯爵。

次功者两广提督李牧,功绩也够得上侯爵。

不过考虑其资历和年纪,往下压一压也可。

再往下左军参将秦天瑞、中军参将刘启峰、右军参将叶弘昌,也勉强到了封爵门槛。

其中秦参将出自兴国公一脉,刘参将出自南阳侯一脉,叶参将出自平原侯一脉。

因意外变故,这三家的爵位,至今尚未落定。

让他们沿袭祖宗爵位,同样符合规矩。”

说完,景国良就退到一边,等待百官们的反应。

“不妥!”

“公爷,舞阳侯加封世袭侯爵,不存在争议。

李提督加封侯爵,或者是伯爵均可,也没什么好争议的。

左军参将秦天瑞、中军参将刘启峰、右军参将叶弘昌,他们三人从军不过三年。

在军中的表现虽然不错,却也称不上惊艳。

如果对三人封爵,那么九边之地,可以封爵的将领就多了。

在军功封爵上,朝廷必须一碗水端平。

让三人袭承家族爵位,同样不可取。

虽然同出一门,但血缘关系早就出了五服。

论起血缘,三家中排在他们前面的人还有一大堆,不符合礼仪。”

礼部尚书当即反对道。

维护朝廷法度和礼仪,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有人带头反对,很快就获得了一众文官们的支持。

支持启用勋贵担任主帅,那是局势恶化下的无奈选择,不等于他就会条件放任勋贵集团做大。

相较于其他政治团体,勋贵最大的弊端就是圈子太小,人才来源匮乏。

大虞朝一共就那么一百多位世袭勋贵,先天上就制约了这个群体的成长。

每增加一名勋贵,都是在注入新鲜血液。

急着推出秦天瑞、刘启峰、叶弘昌三人,那是文官们将丧失嫡系子孙勋贵的袭爵问题,无限期给搁置了。

问就是:存在争议。

熟悉政治的都知道,一般这种长时间的搁置行为,就是不准备办了。

站在朝廷的角度,减少勋贵数量,就减少了财政供养人口。

可是对勋贵集团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上一次京中大爆炸之后,有十几家倒霉蛋勋贵,因为嫡系团灭,至今爵位悬空未落。

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相当于勋贵集团的基数,削减了十分之一。

理论上来说,在继承权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皇帝可以指定袭爵人。

怎奈永宁帝迟迟不肯表态,礼部就顺势无限期搁置了这些家族的爵位继承。

这种冷处理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

运气好的话,没准哪天皇帝心情好,就把事情给办了。

倘若运气不好,拖上几代人都没解决爵位问题的,也不是没有。

一般来说,拖的时间越长,保住爵位的概率就越低。

主要是人走茶凉。

越往后家族人脉关系越淡,没人在皇帝跟前念叨,被遗忘是大概率事件。

秦天瑞、刘启峰、叶弘昌三人能够获得资源扶持,实际上已经是三家的人脉,在最后发挥作用。

毕竟,政治资源不是无限的,大家都有后辈需要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