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公平是相对的,最起码国内的高考制度还是留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赛道,让普通人通过高考可以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当然林筠有这种想法不能说错,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母亲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情况下,利用手里的资源给自己孩子铺路,这也完全说的过去。
可这在李焕看来,完全是多此一举,甚至是适得其反,但李焕也不好太打击林筠的积极性,只能搂着林筠柔声说道:“你让孩子出国读个好大学,那读完大学之后呢?”
“回来继承家业,接手公司。”林筠对于这一点倒是不藏着掖着,况且大哥都明确说了,以后李家的这份家业会完全留给孩子。
“威胜现在的业务主要是在国内,你觉得让孩子出国念个大学,对他接手这份家业有很大帮助吗?”李焕接着又问道。
林筠闻言顿时有些语塞,读个好大学和回来继承家业确实没有必然的联系,况且能读好书和能管理好企业也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威胜肯定是立足于国内,既然要管理一家国内的公司,那必然要对国内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
国内的生意场上有一套自己的运行逻辑,况且眼下这个时代早就过了在国外读几年书见识了一番后就能在国内当老师的时代。
以前出国留学之所以那么受欢迎,最大的原因是国内太穷国外太富,只要把国外的先进商业模式复制到国内就能取得成功。
这种商业模式在老一批的互联网企业中格外明显,BAT三家华国互联网早期巨头,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国外成熟商业模式的启发或者影响,甚至是直接照搬。
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这种对国外留学生的美好滤镜早就已经消失不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原来一些所谓的留学生也就是到国外镀层金。
至于说后续诞生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反倒是完全从华国市场上诞生出来的,甚至有几家比较成功的企业,创业团队中压根就没有任何留学背景。
归根结底还是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早期华国确实穷,看到周围一圈国家都是有钱人,那国外的月亮当然比国内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