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人才培养探讨

“但是,如果有人不仅能初步学好一门技术,还能同时兼顾学习另一门技术,那可真是太难得了。

这种人,咱们暂且可以称之为双面型人才。”

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表情变得更加严肃起来:

“不过,仅仅是双面型人才还远远不够,我觉得咱们应该设定一个更高的标准。

我的想法是,先定个三门,也就是说,能够学习并相对熟练掌握三门技术的人,才可以算是真正的综合型人才。”

张浩然着重强调道:“对于这样的好苗子,我们厂子里必须要重点培养。

因为他们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都是将来可以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所能释放出的潜力是巨大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最后,他神情庄重地总结道:“我预想中的最终目标是,这些好苗子,无论是双面型人才还是综合型人才,

在经过厂子里精心的培训之后,再加上在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历练,争取在五年内,至少有一门技术能够达到中级工的标准。

并且,额外有一到两门技术能够达到初级工的最高级别水平。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厂子里的中流砥柱。

这意味着他们在特定领域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造诣,可以独当一面,独立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

“与此同时,在这些好苗子中,还得进一步精挑细选,筛选出少数、极其优秀的顶尖好苗子。

这些人将被视为重中之重的培养对象,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工程师,承担更高级别的技术研发工作,

同时还能为厂子培养新一代的技术人才,甚至还能在某一方面挑起管理的大梁。

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好苗子,则按照高级技术工人的标准来悉心培养他们。

这些人将来会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确保生产顺顺利利地进行。

当然了,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双面型,综合性人才,有些人可能只能学好一门技术;

而对于这部分人,同样可以挑选一些专精人才,重点培养。

对于这种专精人才,如果通过重点培养过后能成为高级技术工人,也很好。

而且说不定这些人里面真有一两个具有研究研发,创新创造能力的人,要是这样,那就更好了。”

小主,

解释到这里,张浩然突然变得正式且严肃起来,他一脸凝重地对老李说道:

“老李,目前我们只是在心里猜测上面可能会大乱。

但是,我觉得,即便最后真的发生了动乱、动荡,相关的生产是否不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