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博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实验船的船底部,其他人同样拿着望远镜在观察。
李广见放下望远镜,一边笔记着情况,一边缓缓说道:“目测没有明显形变。”
“要飞一圈吗?”段国华转过头问道。
胡仁博点了点头:“要,飞十几公里看看。”
驾驶员立刻会意,操控着飞艇沿着提前清理好的安全区域,进行匀速飞行,到了安全区域的终点,又缓缓拐弯,按原路线飞回来。
紧接着便减少自身浮力,靠近水面之后,将实验船重新放回水中。
工作人员穿着救生衣,头戴安全帽,迅速爬上船,解开了固定缆绳之后,飞艇飘向另一艘实验船。
大批检测人员登上一号实验船,开始对船舶内部的结构进行检查,查看有没有出现变形和断裂之类的情况,特别是作为连接缆绳的固定装置附近,就是重点检查的部位。
测试还在继续。
一天下来。
他们平均每半个小时测试一次,一共测试了24次吊船任务,积累了厚厚一沓测试数据。
晚上,在江新造船厂的食堂内。
一边吃饭,众人一边讨论测试的情况。
喝了一口番茄蛋汤的胡仁博,笑着说道:“今天的测试还是符合预期的,大家明天再接再厉。”
而李广见此时也放心了不少,虽然今天没有测试满载吊船的测试,但五次空船测试、五次200吨载重测试、五次400吨载重测试、五次600吨载重测试、四次800吨载重测试中,实验船的表现都非常好。
别看实验船一号号称最大限度进行减重,实际整体骨架和船体的强度,还是有40%左右的冗余量,其强度如果和普通运输船比较,差不多是1.3倍左右。
而实验船五号的强度冗余量最大,达到137%左右,是普通内河运输船的两个倍多。
如果测试比较理想,李广见自然希望一号方案可以通过测试,因为这个方案成本最低,有效载荷最大。
段国华拿起一碗汤,向胡仁博敬道:“胡组长,明天还有工作,我们就不喝酒了,我以汤代酒,祝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一帆风顺。”
“好!”
吃饱喝足,大家并没有休息,而是开始整理今天的测试数据,准备整合成为测试报告。
接下来的五天时间。
江新造船厂附近,3001号飞艇一直在飞来飞去。
而测试结果也终于出来了。
办公室内,胡仁博翻看着测试数据,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看来贵公司的实验船整体强度非常好,哪怕是船体最轻的一号实验船,也经受住了满载测试和超重测试。”
“同喜同喜。”李广见这下子终于放心了。
段国华也非常吃惊新材料的性能:“是呀!没有想到新船的强度这么好,哪怕是超重500吨,仍然可以在轻微变形之后,迅速回弹复原。”
李广见则提醒道:“不过超重肯定是不适合的,我不建议进行超重运输,这不仅仅会导致耗电增加,而且反复扭曲船体结构,会导致船体出现材料疲劳的情况,从而让船体强度变差。”
“我明白,这一点我会专门记录下来。”胡仁博可不想被牵连。
万一哪个要钱不要命的船东拼命超载,导致运输船强度下降,最后在吊船过程中出事情,那他可能会被牵连到。
因此这种事情必须报告上去,强制要求船东按照运输船的标准载重进行运输。
虽然海陆丰公司自己的运输船肯定守规矩,但其他运输船的经营者会不会守规矩,这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毕竟国内运输行业超载的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公路运输行业,超载情况就如同家常便饭一样。
而内河运输同样有超载情况,毕竟比起各种要求非常严格的海运,河运由于内河的平静河面,很多船东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超载一些没有问题。
但作为可以空中吊运的内河运输船,是绝对不允许超载的,不然导致船体结构下降,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李广见翻着测试报告:“胡组长,接下来还要继续测试吗?”
胡仁博点了点头:“肯定要继续测试,不过不是在工厂这边测试了,公司已经安排好了,一个星期后,在赣江和北江之间进行吊船测试,这一次要满载货物进行实测。”
“那我们需要派人过去吗?”
“最好派一些技术人员,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我们需要在现场进行维修和调整。”
李广见也觉得有必要派人跟过去:“没问题,我会和总经理说一下,到时候派10个相关的技术人员跟着过去。”
“好。”
他们整理好了所有的材料之后,便发给了公司那边。
其实江淼和万高峰等人,这些天也在关注着这件事。
收到这一次测试的内部测试报告后,江淼仔细翻看起来,他发现新船配合飞艇,其整体运行情况还不错。
如果是在低空、近距离吊运,运输距离在10公里以内,一次的总成本大概在300到500块钱左右,一趟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一天最多可以吊运48次。
这比起来船闸快很多。
毕竟很多船闸,过闸一次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