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审此案的张叔夜,自然不会只听信一面之词。
在亲自提审李逵的同时,他派出心腹手下,按照罗掌柜遗书所说一一核实。
结果两边的结果都对李逵十分不利!
大牢里,只有两人面对面,李逵矢口否认自己主动索贿,不过对借钱一事供认不讳,包括王贵借自己的那五百两。
这讲义气的黑厮,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提过王贵的名字,他不想连累“兄弟”。
而派出去核查的心腹返回禀报,无论是越州府的档案卷宗,还是梅龙镇的民间走访,甚或李逵在越州回春堂以及临安各店铺的消费记录,都和罗掌柜遗书中所说一一对应、不差分毫!
至此,案件的真相似乎已经大白于天下,且铁证如山、不容辩驳。
可也就是一切证据都太完美了,丝丝入扣得就像提前计划好的,反而让张叔夜心中起了疑。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张叔夜为人有些古板不假,可不代表老头无能。
宦海沉浮数十载,中央和地方都待过,历经两朝而不倒,咋尼玛可能是个简单人儿?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事情他见得多了,越是完美无瑕的证据背后,越有可能暗藏玄机。
若非如此,以老夫子一贯的脾气秉性,哪还等得到武从文圣旨到达,早就把那黑厮斩立决了!
......
王贵这些日子除了当值,很少出门,表面若无其事的他,其实内心早已惶惶不可终日。
自己做过什么自己最清楚,以己度人,他可不敢去想李逵会讲义气到只字不提自己的地步。
其实他也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以至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最初他也只是贪财而已,罗掌柜托他为自己和李逵搭线的时候,也给他送了两千两。
然后就是一步错、步步错,李逵每借一笔银子,他都有同样的孝敬落袋。
没有他的配合,江南贡院的建材怎么可能进出得了临安城门?
在听闻主殿坍塌、当场砸死十余人的时候,王贵顿时目瞪口呆,心里把罗掌柜的祖宗八代骂了一万遍。
房子都没盖好就塌了,那他妈叫偷工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