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皇帝都说好,谁敢说个不字?反过来,皇帝看不上的文章,哪个敢和他犟?
武从文之所以干这种看起来没啥意义的事儿,还是为了防止舞弊。
作为从信息大爆炸时代来的穿越者,他可是知道国人在作弊这种事儿上,是多么有天赋!
简单举个例子,有真实历史记载的啊!
经过糊名、誊抄两步,一些关系户的文章总被人认不出来了吧?
想啥呢!
行文习惯存在不?文章风格有木有?
读者大大都能一眼看出那些大神们的文笔,那些由高官兼任的阅卷官会看不出来?
手段再低级一点儿。
某个考生在试卷上提前做点儿记号,比如在文章中嵌入某个提前约定好的冷僻典故,或者再低级点儿,把某个常用字故意写错。
被收买的誊抄小吏一看,“呦呵,这不是某某家的公子吗?”,直接来个原封不动的“复制粘贴”......
等等等等,大家伙一定要相信国人在考试作弊这种事儿上的智慧!
可以说,武从文已经把自己能做的做到了极致,内心深处是真的不想这次科举出现什么问题。
那样虽然能借机发一波难,可对国家公信力的打击却是很大的,甚至对一些“正规”考生来说,结果更可能是毁灭性的!
要知道,一些寒门士子的家庭并不富裕,一次堪称横跨全国的赶考,所花费的可能就是全部家底,再没能力来上第二次了。
可惜,牛吊系统能让他变得武功盖世,偶尔凭借前世记忆也能装一把才子文豪,可真论实打实的学问,根本不够看!
大武朝无比重要的首次科举,还是出了问题,而且是天大的问题!
华夏三年,六月初六,阅卷工作全部结束,进入最后一天的评分、排名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