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 章启用高杰
在深入分析倭寇的兵力分布和战略意图后,马超判断倭寇之所以收缩防线,应该是因为受兵力和物资短缺限制。
倭寇企图凭借着海军优势,与人民军在临海地区展开决战,以此来扭转战局。
马超知道倭寇的海军实力强大,如果在临海地区与其决战,这无疑是在自寻死路,就如同三百年后的那场淞沪会战一样。
数以百万的军队被先后投入淞沪战场,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因为武器装备上的落后,以及没有制空权、制海权,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马超在这一世,已经成为了华夏大地上的领导者,拥有主导这场战争的绝对实力,那他就不会重蹈覆辙,用无数将士的生命去寻求外部援助,或者是向谁来证明什么。
建立抗倭统一战线,特赦国内战犯,调集天下兵马,动员并征调民力,筹集战争物资,这些都是马超所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他可以赏赐那些服从者,同样也有能力消灭那些反抗者,根本不需要顾忌外部势力的态度如何。
所以马超不会在不利的环境中,去与倭寇军队拼消耗,以此来证明什么。
他要从一开始就做好持久战争的准备,利用中国土地的纵深辽阔,将倭寇兵力有限、物资匮乏、远离本土的缺点无限放大,彻底解决侵扰华夏几百年的倭寇之患。
所以在与母贤君、赵四海、蔡昌军、马成等一众智囊商议后,马超决定发挥帝国军队数量庞大的优势,另辟蹊径,在朝鲜半岛开辟第二战场,跨海去进攻倭寇本土。
这一战略决策,势必会犹如一记出其不意的重拳,让敌人防不胜防,将有限的兵力和物资分散在两个战场上。
为了确保东征作战的破坏力,能够达到调动倭寇军队的预期,马超特赦了因滥杀无辜而被圈禁的高杰。
高杰虽然曾犯下过错,但他勇猛善战,对敌人以及敌人治下的百姓,向来都是主张肉体消灭的,在军中素有“屠夫”的赫赫威名,他无疑就是东征倭寇的不二人选。
马超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此时也正是用人之际,他命令高杰率领辽东的第一军、蒙古军团、两万民团辅兵,连同一万臣服的朝鲜军队东征,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