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时间,战况也完全脱离了马超的掌控。他在凤阳城内的坚守,换来的却是无数赶来救援的人民军将士,被早有准备的倭寇成建制消灭。
凤阳会战,自人民军在徐州打响第一枪后,人民军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这其中,不仅是因为倭寇军队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还有倭寇将领的精心策划,让人民军逐渐陷入困境的事先预谋。
马超在凤阳城内孤军奋战,随军物资很快就消耗殆尽。而倭寇投入战斗的火炮数量,却越来越多,炮弹覆盖密度和打击面积也越来越大。
在双方超远距离互射中,人民军带来的轻型火炮,对比携带重型火炮的倭寇军队,简直就是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力。
炮弹不断在人民军阵地上爆炸,掀起漫天尘土和碎石,士兵们死伤惨重。
在这种见不到敌人,却不断遭受炮火打击的环境中,人民军士兵们都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过的恐惧。
他们眼睁睁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心中的防线逐渐崩塌,再也没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人民军的军心士气也随之跌入了谷底。
马超在得知多支部队溃败的消息后,最后不得不放弃外围防御,全军撤入城中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巷战。
他深知特战混成旅和黄埔士官团的重要性,为了保存这两支精锐力量,马超将城内巷战的任务交给了王朝,让他率领冷热武器混装的邢天军、旧明军、辅兵军团作战。
粮食短缺,士兵们便在战斗中抢夺敌人尸体做军粮;弹药短缺,就在战场上收集倭寇武器。
即便是如此努力,他们也只是坚守了不过五个昼夜,人民军各部就被倭寇分割围困。城中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激烈战斗的痕迹,残垣断壁,血迹斑斑。
马超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下令参战部队各自为战,即刻向城外突围。
深夜,马超在特战混成旅和黄埔士官团的保护下,丢下陷入混战的一万多士兵,趁着夜色向北方突围而去。
他们沿着淮河一路向东,想去淮安府与王小强的第三军团会合,寻找新的生机。
凤阳会战爆发的第三十五天,马超在特战混成旅和黄埔士官团的保护下,成功摆脱了倭寇军队的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