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冕星系,蛮荒星。
从高空往下俯瞰,号称星球屋脊的凛寒高原,宛如一头白毛巨象,匍匐在辽阔无垠的大地之上。
高原东北,伫立着一座接天连地的雄峰,存世千年之久的蛮荒星神,便坐镇在此地。
自从「魂井议会」、「血河意志」等几大命师教派发动叛乱以来,整个蛮荒星都陷入剧烈动荡,星神一脉损失惨重,蛮荒星神也在激烈战斗中,身负重伤,以至于后来只能龟缩在大本营中,依仗地利,与攻势凶猛的命师们进行周旋,等待群星王朝派来援兵。
然而,援兵还没等到,一则噩耗便如晴天霹雳般,炸响在蛮荒星,乃至整个银冕星系上空。
第一星神派遣运送界王令的星兵队伍,在半路被暗魔一族的余孽袭击,全军覆没,十二位圣王星使之一的罗根·兰蒂亚黯然陨落。
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对于星神一脉战斗积极性的打击,是无可估量的,原因很简单,没有界王令的支撑,星神或者星使一旦陨落,就再没有复活的机会,且下面的星兵也无法上位,填补空出来的位置,等于说没有后备兵力补充,实力会越打越弱。
星神体系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星神们的权柄和力量根源,来自于星辰、大地、山川、河流、人物运势。
但星神们想要存在,却需要界王令的支撑。
而界王令,代表的是界王的威严与认可。
简而言之,不管是人族运势还是日月星辰,其认可的从来不是什么星神、星使、星兵,它们认可的只有重塑星空,拯救世界,并一手统一了人族的那位无上王者。
这也就是说,一旦失去了界王令,星神一脉将不再获得日月星辰和人族运势的认可,自然也就失去了力量和赖以生存的权柄,死亡将扑面而来。
如果界王令是永远存在,不会损毁倒还好说,可问题在于,界王令的存续时间有限,需要定期更换,且一旦星神或者星使战死,他们体内的界王令也将毁灭。
之所以有这个制度设计,一方面是材料限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星神肆意妄为,只有让界王令由中枢统一发放,才能让下面的星神和星使,服从中央,不至于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说实话,星神体系的制衡机制堪称完美,各方面都能顾及到,星神保护凡人,也受到凡人和界王令的限制,命师处于两者的夹击之中,力量会逐渐消亡,最终被压制到极限,从而彻底消失。
是的,界王缔造星神体系的主要意图,就是为了磨灭命师的存在,这一点,只要研究一下星神体系的运转逻辑,就能看得出来。
否则,银冕星系的各大命师教派,也不会在强大起来后的第一时间,就想着推倒群星王朝和星神一脉的统治。
话说回来,星神体系的结构理论上堪称完美,可是这一切的前提是界王始终存在,最起码,也要有个能震慑一切魑魅魍魉的强人坐镇,才可以让这套体系运转下去。
遗憾的是,两千多年前,界王突然陨落。
从那时起,星神体系便已经开始了不可逆转的衰落与崩塌,之后的两千多年,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除非出现第二位界王,否则命师一脉卷土重来,统治星神界,是大势所趋,必然发生。
蛮荒星和银冕星系的动荡只是一个开始,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也有这片区域的人族运势被吞噬的原因在,从而让动荡发生的时间大为提前。
但银冕星系的星神们,并不知道人族运势被吞噬这回事,在他们的视角中,是星神一脉终于压制不住命师教派,从而引发了这场迟早要来的大动乱。
雄峰内部的巨大石殿中,岩石巨人模样的蛮荒星神,高居王座,胸口位置开裂,流淌出岩浆般质地的血液。
古斯塔沃带着维克多坐在下方,身边是熔火大星使,周围还有一些大星使,但都耷拉着脑袋,身上带着或轻或重的伤势,更有甚者,眼神呆滞,仿佛失去了所有高光,斗志全无。
古斯塔沃冷眼旁观,心中暗自感慨,运送界王令的队伍全军覆没,对于星神一脉的打击,确实恐怖。
蛮荒星神环视一圈,将手下的反应尽收眼底,干咳一声后,开口道:“都不要泄气,我们蛮荒星虽然损失惨重,但银冕星系的其他星球,星神一脉实力保存的还相对完好,王朝也传来消息,陛下已经派遣天启教派和星辰卫士前来支援,胜利迟早是属于我们的。”
一番鼓励后,石殿中死气沉沉的氛围终于改变了一些,好似重新燃起了希望。
见此一幕,蛮荒星神终于笑了,他道:“单单我说的话,你们也不一定完全相信,这样吧,等一会,银冕星系的星神们会召开聚会,商讨与命师教派之间的战争,银冕大星神也会参加聚会,他的话,你们总该相信了吧?”
“银冕大星神?”
听到这个名字,在场的大星使们纷纷抬头,眸光泛起涟漪。
整个星神界,一共十一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有一名大星神坐镇,而大星神的战力,堪比命师体系的八级圣者,远比蛮荒星神这种普通级别的星神强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