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来自沈家农庄的第一封信

毕竟才刚离开高陵城没太久的时间,沈家农庄哪怕出现了新的发展,也肯定只是于细微处进行调整,不可能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再加上余震安排前去进行暗中观察的人员,是从前线调动回来的。

去掉赶路所必须耗费的时日,估摸着躲在暗处的人员尚且来不及观察农庄多久。

所以这封信更多的意义在于一次简单的汇报。

表明暗中观察的人员已经到位,并且对农庄进行了初步的监控。

饶是如此,信中仍然提到了一点让苏清和颇感兴趣的趋势。

根据汇报人员在信中所描述的内容来看,沈炎阳似乎正在农庄里建立一种颇为初级的民主制度!

之前苏清和在对农庄里的农户进行询问时,得知的情况还是农庄始终在按照沈炎阳一个人的意志进行运转。

同时沈家派到农庄的人负责管理和协调农庄内外的一应事务、又或者矛盾。

结果这才没多久的工夫,沈炎阳竟然便尝试性的建立了一个长老会。

长老会里的长老一部分由沈炎阳亲自指定,另一部分则由农庄里的农户们举手表决。

不以年龄、性别为限,只以指定和表决的结果为准。

初步确定的长老会成员数量为六人,其中三人是沈炎阳指定的,都是从沈家派往农庄进行管理的人员中挑选的。

另外三人则是农户们举手表决出来的,全都是农庄里的佃户。

随着长老会的建立,农庄的一些比较大的事情将不再由沈炎阳一言而决,反倒是会召集长老们共同商议确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根据汇报人员的观察,目前这种所谓的‘共同商议’,暂时流于形式。

沈炎阳将自己定义为长老会的首席长老,不在六人长老团之列。

相比于长老们互相讨论商定事项决议的权利,沈炎阳拥有最终拍板同意或者否决的权利。

也就是说,长老会的组建看似让佃户们也拥有了表达利益诉求和发出声音的机会,可实际上农庄整体的运转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苏清和倒是觉得这种看似有点脱了裤子放屁意味的逐步改变属于正常现象。

步子迈的大了,容易扯着蛋。

那些佃户基本上全都是沈炎阳强制迁移过来的流民或者乞丐,其中能识字认字的都少之又少,更别提懂得一些道理、或者明白什么叫集体利益的能有几个了。

现在选拔出来的几个长老,绝对是矮子里面拔高个。

直接下放权力才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有这么一个倾向,并一点一点的过渡,在改变的过程中不断的查漏补缺,才是老成持重的做法。

重点不在于长老会现在拥有多大的话语权,重点在于沈炎阳建立长老会这件事情所呈现出来的后续打算!

这里面佃户占据了整整一半的长老名额,说明沈炎阳确实是在推动某种令人心惊的改革。

思索了一会儿,苏清和决定继续保持暗中观察的姿态。

发生在沈家农庄的变革或许会成为星星之火,也或许只是一朵随时有可能归于虚无的浪花。

究竟要如何对待沈家农庄,得看沈家农庄后续的发展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