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过后,一位老文臣站了出来,道:“依老臣之见,当务之急是要恢复民事生产,大兴农业水利,施行以工代赈、减免田赋等措施。待三年之后,等大庆子民恢复过来,再考虑提高税赋之事。”
另一位年轻的文臣附和道:“臣认为林侍郎说的有理,唯有民富,方能国盛;唯有国盛,方能军强。但这提高税赋的时间却值得商榷,三年时间,百姓们只怕是还无法恢复过来。”
一名武将忍不住大喊道:“三年?老子连一年都不想等,恨不得现在就踏灭了那些狗杂种!”
他虽然不懂文治之功,但也知道军中粮饷依赖于国家税赋的道理。
税赋少的话,军用开支就少。
若是提高税赋时间太晚的话,他们举兵征讨四国的时间便会大大延缓!
“身为大庆子民,理应为国家做贡献,多苦几年怎么了?大不了等灭了四国再补偿百姓,给他们多发银两少收税赋就是了!”
一个浑身浴血的武将大声嚷嚷道。
林承信沉思片刻,“此事既有如此大之争议,便暂且搁置不谈,等镇国公伤愈上朝后再议。”
意见一经发表,就引得诸多文臣武将的认可。
毕竟武烈的声望摆在那儿,别说是这些大老粗的武将,就算是许多文官都对其钦佩之至。
有武烈在,自然能够最大程度统一意见。
户部尚书犹豫片刻,道:“陛下认为,城中百姓房屋损毁一事该如何处理?”
林承信不免感到有些头疼,揉了揉太阳穴,道:“朕知道你已经有了主意,有什么话就直接说。”
户部尚书随即道:“臣认为,可给予百姓三个选择。其一为即刻赔偿全部损失,但需签字画押,自此不得在我大庆国土购置房屋、农田。”
“其二,按照比例先赔偿小部分银两,十年之后再补还剩余损失。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百姓银两、田地等形式的补偿。”
林承信微微颔首,“还有呢?”
“其三,则是让百姓暂且放弃索取赔偿,待朝歌城建好之后,在朝歌城给予百姓同等面积的房屋。”
户部尚书停顿片刻,接着说道:“至于死去的百姓...则立刻颁发抚恤丧葬金,尤其是对于那些孤儿寡母,切不可有半点拖延。”
此言一出,顿时就引起了诸多文臣的赞许。
“此法甚妙!第一个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恫吓百姓,让他们趋向于第二、第三选择。而在第二、第三选择当中,只要不是傻子,必然都会选择第三个选择啊!”
“不错!我大庆回归一统,日后必将重新走向辉煌,朝歌城的房产地契肯定要更加珍贵!”
“以人为本,兼顾国情,此法堪称绝妙!”
眼见绝大部分文臣都认可这一计策,林承信也表态了:
“既然如此,便按照此法施行,全权由徐爱卿负责。但切记,千万不可出现强逼迫使的情况。”
户部尚书徐闻连忙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