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复查中

“不错。”

项医生在军二主要负责军人心理疏导。

记得第一次见贺遇臣的时候,他还在军校,而项医生的工作,是对他做心理评估。

项医生以往的病例中,从没见过这样的人。

彼时的贺遇臣,还没有PTSD。

贺遇臣的自述中,5岁前,先天性孤独症。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很清楚“先天性”代表着什么。

但贺遇臣思路清晰,各项测试均显示正常,甚至心理素质比一般士兵的还强。

很难让人相信他曾经的“先天”条件。

来部队前,旅长亲自见了项医生以表重视,彼时项医生还在疑惑,一位普通士兵,竟然能引起高层如此重视吗?

后来项医生明白,他为什么值得上层突破一切阻碍,花费那么多时间,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贺遇臣注定跟普通士兵不一样。

除了每次任务前后的一次心理评估,他每周都需要到项医生这报到。

他填的评估表加起来,怕是能单独占据一墙书柜了。

项医生怕同样的问题不具测试性,为了他每次评估表的题目,绞尽脑汁,有时候都要自叹命苦,偶尔还会向同事抱怨。

可每次见到贺遇臣,他总是敲门、敬礼、脱帽、坐下、安静填表、等待结果、起身戴帽、敬礼、转身走人。

项医生暗自心里吐槽:唔,刻板行为,有点孤独症模样了。

吐槽完再吐槽自己的不道德,怎么可以吐槽自己的患者!

好像也不能被称为患者?

没有一丝不耐,没有面对不信任的愤懑。

他异常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机会。

这是贺遇臣和项医生那几年的周常。

老实讲,那几年,他虽然跟贺遇臣每周都见面,除了第一次的谈话,两人之间没有多余的任何了解。

他恪尽医生本分,客观如实汇报贺遇臣的情况。

贺遇臣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上级下达命令。

总的来说,后面项医生都把这天当放假了。

直到——

项医生第一次看到贺遇臣脸上出现这样阴郁的表情。

自责、愤恨、痛苦、厌世,有些癫狂……

贺遇臣第一次的不肯配合。

项医生第一次,出现对自己患者不该有的怜悯情绪。

这会使他出现判断失误,不能客观地进行治疗。

项医生给自己做了很久心理建设,才走进那间光秃秃的宿舍。

除了一张床和凳子,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