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来,老詹就用美式单挑的规则,背身情况下,只运了一次球,就强行跳投了。
温全的长臂给足了干扰。
“哐当!”
毫无意外,篮球弹筐而出。
见此情形,老詹并不感意外,毕竟刚刚那种情况下,很吃手感。
攻守转换,温全果断持球突了两步后拉回,用上了麦迪式“干拔”!
詹姆斯的反应并不慢,双脚起跳大手朝着篮球的方向扇去。
“唰!”
干扰无效,温全的出手高度很高,篮球顺利被投进篮筐。
直播间的观众很是惊讶,弹幕滚个不停:
“卧槽,这动作太连贯了吧?”
“刚刚的腾空高度怎么回事?”
“滞空能力太强了!”
“废话,也不看看全哥的核心力量有多强!”
“老詹也是变态,这种出手高度下,只差一点点就盖到了!”
……
不同于全场比赛,球员的一对一单挑更能让球迷看清楚细节!
这让直播间的观众有了不少惊奇的发现。
除了以上说到的腾空高度和核心力量的问题,有眼尖的观众更是发现很容易让人忽略的一个点。
那就是做动作的速率!
在观众中,不乏一些从事篮球的专业人士。
他们能明显的感觉到温全的速率很快,每个动作的衔接恰到好处,几乎没有僵直!
这不仅要靠强大的核心力量,还要有足够的协调性、柔韧性、对节奏的把控!
如果有人对刚刚的画面进行逐帧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温全的速率比国内的CBA球员快了至少有30%!
别小看这个差距,哪怕差0.1秒,出手的结局也会完全不一样。
轻松命中或是被无情封盖,就藏在这一瞬间。
……
接到詹姆斯抛过来的篮球,温全继续进攻。
“砰!”
45°角的急停跳投,轻松打板命中。
“唰!”
温全瞬间启动,扛着詹姆斯的对抗,抛投出手,篮球再次空心入网。
第三球,见詹姆斯不上前防守,温全直接三分出手!
“唰!”
毫无意外,投篮精准命中。
似乎是为了考验温全的准度,老詹并不着急全力防守,留下一定空间让温全进行三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