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掌声没有让顾廷烨很高兴,从曹府走的时候顾廷烨也在纳闷,为什么想做的事情做了自己没有那么高兴不说,反而有一种给人表演的错觉。
顾廷烨回到家里把事情跟顾廷煜说了,顾廷煜听完之后只是默默摇了摇头并等他长大之后就知道了。
然后也不管顾廷烨就直接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去读书去了。
自从那天出去之后顾廷煜也没有出过门,一直都在家读书,要么就是去庄学究、海家或者范府去请教学问。
因为他之前也是这样,所以外人也没有起疑,只是别人不知道的是他的功课强度比之前大了很多。
时间飞快,一转眼就到了二月初八,县试的考试时间。
至于考试报名和保人这些手续早就有人帮陈阳办好了,陈阳直接到贡院来考试就可以了。
要知道在大周读书人的身份是特别高的,县试虽然只是科举考试第一级,但也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
首先,科考前的学籍管理十分严格,非本地人不准冒籍参加考试。
这就是说,本省人必须应本省的考试,本府县人必须应本府县的考试,如果别省府县人来考试,这就是所谓“冒籍”,是要受本省府县人的反对而攻讦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是因为各地录取按粮赋及人口的多少来划定指标和比例,外地人参考,就占用了本地人的名额。
所以原着中盛长柏考试的时候要回宥阳老家考试,而不是在当地考试。
譬如,在清朝时,很多地方都规定童生的祖父必须在当地居住二十年以上,并且家族有坟墓、有田园的,才能参加考试。
另外,有些省份相对较松,如陕西即规定:凡远省及本省中有移居境内,完纳丁粮至二十年者亦准入考。
而为了防止和惩罚冒考,考试时必须备有保人,具有保结。
这保人有两个阶级,一是本县的廪生,一是本县的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