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就是死了

次日清晨,徐凤哲没有像往常那样睡到日上三竿,而是五更天便起床,换上了一身素白的祭服,手持香火,独自前往英雄殿。

冬日的清晨,天地间一片苍茫。英雄殿四周,积雪未融,殿前的石阶,已被人仔细扫净。殿内,无数牌位整齐排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段英勇的故事,一段无法重来的生命。

徐凤哲缓步走入,跪立于中央祭台前,恭敬地上了三炷香,深深叩首。

“徐凤哲,北凉世子,今日前来,向诸位英灵禀告一事。”他声音清晰,回荡在寂静的殿堂,“北凉之所以为北凉,不是因为徐家,而是因为你们,因为千千万万的北凉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这道铁壁铜墙。”

“而今,北凉面临新的挑战,南有离阳虎视,北有莽夷窥伺。我徐凤哲,今日在此立誓,必扩建英雄殿,让每一个为北凉流血牺牲的英魂,都有安息之所,让每一个北凉儿女,都记得你们的名字,记得你们的牺牲!”

言罢,又是三叩。

待他走出英雄殿时,天色已微明。让他意外的是,殿外早已聚集了不少人。有刚刚换岗的士兵,有前来祭拜的百姓,还有闻讯赶来的军中将领。他们站在雪地里,默默注视着徐凤哲,眼中是说不尽的复杂情感。

徐凤哲知道,自己的决定传开了。在北凉,这个铁血之地,什么最珍贵?不是金银财宝,不是锦绣华服,而是那份血浓于水的认同感,那种被记住、被尊重的感觉。

他没有多言,只是向众人微微一礼,便离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徐凤哲四处奔走,亲自督导英雄殿的扩建工作。他命人将原本的小殿拆除,在原址上规划了一座更加宏伟的建筑群。中央是主殿,供奉历代北凉将领;两侧是偏殿,记载每一位为北凉牺牲的士兵的名字;前方是祭台,供百姓祭拜;后方是碑林,刻着每一场战役的详细记载。

工程浩大,需时良久,但徐凤哲不急。他每日亲临工地,与工匠们一起商议设计,与士兵们一起搬运材料。那些看似败家的银两,此刻全都用在了刀刃上。

“世子,您何必亲自动手?”有老兵劝道,“这些粗活,让我们来就好。”

徐凤哲放下手中的石块,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淡然一笑:“我徐凤哲虽生在王府,却也是北凉人。北凉的英雄殿,理应由北凉所有人一起建起。”

这句话很快传遍了北凉城。原本只有士兵参与的建设,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百姓自发前来帮忙。有失去儿子的老父亲,有丧夫的少妇,有刚成年的少年,甚至还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他们带着自己的工具,带着对逝者的怀念,汇聚在英雄殿的工地上,默默地付出着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