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话间,狄仁杰处忽起骚动。

但见青衫文士中突兀立着位身着竹纹暗绣月白长衫的少年,身后两名书童捧着雕花砚箱。

狄仁杰指尖停在名册某处,抬眼细观来人:“籍贯?”

“琅琊阳都。”少年拱手作答,腰间玉坠在日头下泛着温润光泽。

狄仁杰笔锋在“诸葛量”三字上悬停,想起御书房内王猛曾言:“若遇此名,当以国士待之。”他不动声色翻开《鬼谷门生录》,话锋忽转:“可曾师从水镜先生?”

城楼上魏征目光如炬,望着狄仁杰反常的细致盘问,转身对李斯低语:“且看那白衣少年究竟是何方神圣。”

此刻远处武科考场传来震天鼓声,韩擒虎的虎吼声隐约可闻,为这场文试平添几分肃杀。

“鬼谷”诸葛量轻摇羽扇,从容应道:“愿闻其详。”

狄仁杰瞳孔微震,这正是他数日来苦苦寻访的奇才。他轻抚腰间玉牌沉吟片刻:“本官出题三则,若能破解便准入试场。若不然……”

话音未落,却见诸葛量已展开随身竹简,狼毫沾墨悬于纸端。

“且说吴越相争百年,若你为越国重臣。”狄仁杰在青石案上划出水纹,“举国甲兵十万,然黎民饥馑,当何以自处?”

竹简上墨迹蜿蜒如游龙:“其一,止戈兴农,引鉴文景之治,待仓廪实而谋征伐;其二,以战养战乃割肉补疮,当效管冢盐铁之策富国强兵;其三……”

笔锋忽转,直指要害,“穷兵黩武之主,非贤君也。”

狄仁杰指尖微颤,青瓷茶盏泛起涟漪。他分明记得自己设定的背景是“民不聊生”,眼前这布衣书生却直指破绽:“民若无粟,军饷何来?甲兵虽众,不过流寇之质。”

围观士子哗然骚动,只见诸葛量拂袖而起:“大人可知越的谚语?‘鱼米满仓,吴钩生光’。若真如题设所言,此刻越军早该溃散如沙,何来兵强马壮之说?”

“好个釜底抽薪。”狄仁杰击掌大笑,解下腰间鎏金令牌,“持此物直入甲字考场,莫让那些酸儒误了时辰。”忽又压低声音:“今科主考韩大人最恶骈四俪六,切记言之有物。”

诸葛量躬身施礼,玄色布履踏过满地竹简时,惊见后列黑衣少年手握六韬竹简。

狄仁杰朱笔已点向名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