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咯噔”一下,好家伙,这人居然直接把我给忽略了,还硬生生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向刘文海、俞法晨等一众重臣,只见他们脸色阴沉,眼神里满是不满,仿佛在说:这小子怎么如此不懂规矩?太子的脸色瞬间变得漆黑如墨,阴沉得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再看杨易文,他表面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沉稳淡定的模样,可我心里清楚,他此刻心里肯定乐开了花,这可是看太子笑话的绝佳时机。而那个罪魁祸首,还一脸茫然地站在那儿,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
戴寿宁反应倒也快,立刻横跨一步出列,脸上堆满了恰到好处的谦卑,恭敬地说道:“父皇,此人目无君上,按律当重罚。但念他是初犯,还望父皇开恩,略加责罚便好。”他说话时,腰微微弯着,可那眼底却隐隐透着一丝自信,仿佛在向我展示他的掌控力。他的这一番表现,着实让我感到意外。以往在我面前,他就像一只温顺听话的小狗,可今天,却摇身一变成了威风凛凛的老虎,胆子大了不少,竟然还敢替我做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紧紧盯着他看了一会儿,随后把目光转向那个冒失的大臣,冷冷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那人像是被我的目光吓到了,低着头,身体微微颤抖,半晌都不敢吭声。
我无奈地笑了笑,这笑容里满是嘲讽:“算了,不知道你的名字也好,省得我日后灭你满门。”说这话时,我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刺骨,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扫向台下群臣。这一下,众人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这大理国真正的主人到底是谁。
群臣见状,纷纷“扑通”一声跪地,齐声高呼:“陛下仁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声音整齐响亮,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太子戴寿宁还没来得及调整好表情,就与我的目光交汇了。刹那间,刚才那只威风的大老虎又变回了战战兢兢的小狗,眼中的慌乱一闪而过。
我看着跪在脚下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伸手将他缓缓扶起,压低声音说道:“朕给你的,才是你的。太子之位不好坐,凡事要注意分寸,平日里多看看史书,学学古人的智慧。”我这话虽然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戴寿宁听了,额头的汗珠不停地滚落,我知道,我又成功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恐惧。
我缓缓走下台阶,脸上重新换上了温和的神色,说道:“我这一个多月,将政事托付给太子和两位丞相,你们都辛苦了。众卿都平身吧。”
看着众人诚惶诚恐地起身,我接着说道:“我今日来上朝,原本是有几件大事要与众爱卿商议,可如今看来,先得解决一件更为要紧的事。”
我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群臣,神色变得异常严肃,缓缓说道:“党争,乃是国之大患。朝堂之上,本应是众人一心,为我大理国的江山社稷出谋划策,可如今却分成两派,相互攻讦,争得你死我活。你们可知道,党争一旦兴起,朝堂便会乌烟瘴气,政令难以推行。官员们不再把心思放在国事上,而是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打压异己,扩充自己的势力。长此以往,国家如何能够繁荣昌盛?百姓又怎能安居乐业?”
我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犀利地看向那些参与党争的官员,“你们以为结党营私就能为所欲为,就能掌控朝堂?谁要是敢肆意妄为,破坏朝堂的安稳,朕定不轻饶,绝不姑息!”
台下众人纷纷低头,不敢直视我的目光。我心里明白,今天这番话,他们表面上听进去了,可日后能不能真的收敛,还得走着瞧。了解我的人都清楚,今天我在朝堂上没有大发雷霆,可要是再有下次,那必定是雷霆手段,绝不手软。
早朝的繁杂与喧嚣,随着臣子们鱼贯而出的身影逐渐消弭,可我内心的困惑与忧虑,却恰似浓重的阴霾,愈发难以驱散。太子与杨易文引发的朝堂纷争,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搅得人心惶惶,更在我心底压下了一块沉甸甸的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