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从上山到上朝 哦不是我 1622 字 10小时前

我神色平静地看着他们,缓缓开口:“明日大朝,朕打算对官员任免做出一番变动,二位丞相,可有什么见解?”

刘文海身形向前,拱手说道:“陛下圣明!朝堂官员适时调整,实乃我大理国长治久安之良策。”俞法晨亦点头附和,脸上满是赞同之色。我微微颔首,心中却暗自思忖,这朝堂之上,波谲云诡,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各自打着小算盘,此番调整,定会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波澜。

翌日大朝,宫殿之内庄严肃穆,群臣整齐排列,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锐利的鹰隼,冷冷扫视着下方的群臣,心中默默估量着每一个人的心思与动向。

随侍太监站在一旁,先是清了清嗓子,那尖锐的声音瞬间划破寂静的空气,宣读起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大理国水师指挥使杨景武,忠君体国,治军有方,特许出任兵部侍郎;御林军副统领秦统,接任水师指挥使;善阐府知府楚启明转任威楚府知府,乌图鲁接任善阐府知府一职;原火器营指挥使墨小光,玩忽职守,致使火器营被盗,念其往昔功绩,暂不予以处罚,改任兵部员外郎。”太监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久久不绝,群臣们听闻,有的面露惊讶之色,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有的则不动声色,暗自揣摩着圣意。

念完这份圣旨,太监稍作停顿,又迅速展开另一份,继续高声宣读:“昶王戴寿昶,灵前失德,有违孝道。即日起入威楚府专司农事,望其能收敛心性,以报父母之恩。”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戴寿昶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向前跨出一步,刚欲开口辩驳,却被我如寒霜般的严厉目光硬生生地逼了回去。我冷冷地注视着他,心中既有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又有一丝难以言说的不忍,毕竟,他是我的亲生儿子啊。

大朝散去,我独自回到御书房。这里,是我每日处理政务、谋划国事的地方,可此刻,空气中却弥漫着压抑沉闷的气息。

太子戴寿宁已逐渐从悲伤中走出,各项政务在他的操持下,井井有条。看着他日渐沉稳的表现,我心中稍感欣慰,这么多年对他的悉心教导,总算没有白费,他早已有了一国储君应有的风范与担当,甚至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了。

高敬之在御书房门口等候召见。我不经意间瞥了一眼身旁那新来的随侍太监,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厌烦。

小林子伏法已有一段时日,可我始终无法适应这个新太监。小林子在的时候,机灵聪慧,善解人意,总能在我开口之前便揣摩透我的心思,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而眼前这个新太监呢,呆头呆脑,像根木头桩子立在那里。就说刚才高敬之在门口求见,他竟直愣愣地站着,毫无反应,也不知道主动前去通报一声,非得等我开口提醒。我强压着心头的不悦,无奈地说道:“请进来吧。”他这才慌慌张张地迈着小碎步,将高敬之请了进来。

小主,

“陛下,昶王已经出城了。他只带了三个随从,出城时冷冷清清,并无官员送行。”高敬之行完大礼后,恭敬地禀报道。我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量,戴寿昶此番前往威楚府,也算是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希望他能在那偏远之地,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保皇司即刻派专人密切盯着他,同时明面上传旨给楚启明,命他每月如实回禀昶王在威楚府的一举一动。”我神色平静,语气却不容置疑地吩咐道。高敬之领命退下,我靠在椅背上,缓缓闭上眼睛,思绪如脱缰的野马,在脑海中肆意驰骋,谋划着下一步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