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是这清白……孔清青深吸一口气,回头看向师兄:“师兄要见先生,不踏进书院,如何去见先生?”
闻砚站在门口,笑容温和,轻声反问道:“先生以身化道,身化浩然气,魂化秋风辞,如何还在这书院中?”
孔清青面容冷淡,神色冰冷下来:“师兄,你当真不进书院半步?”
“不进。”闻砚笑容依旧,轻轻摇头。
孔清青站在书院内,闻砚站在书院外,二人相互对视。
在这长久的对视中,闻砚忽然发现一件事,青儿与先生的眉宇间……竟是如此相像。
儒雅温和中又不失作为读书人的傲气。
不愧为父女,以前竟是从未发现过。
“先生……”闻砚避开师妹的目光,仰头望向那一轮高悬的明月,阵阵清风拂面。
秋末初冬,天气凉寒。
秋风凉,秋月寒,秋夜长。
这位两鬓霜白的读书人,此时想起一件自己与先生曾经的小事。
那应该还是在书院求学时,自己的母亲在家乡病逝。
自己收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不能自已,再也无心治学读书,便去找先生辞学归乡,为母亲守孝一年。
先生当即便同意了,放他辞学离去,还给了他归乡的盘缠。
只是在那辞学离别之际,先生与他有过一番传道授业解惑。
他问先生:“先生,圣人是如何看待亲人离世的?”
先生想了想,回答道:“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他又问道:“往后又如何呢?”
先生又想了想,再次回答道:“圣人没说过。”
他有些失望,便欲转身离去。
转身之际,先生叫住了他,反问道:“圣人没说,那你又该如何去做?”
他想了想,回答道:“不知道。”
母亲离世的悲痛已然让他无法静心思考,只能回答不知道。
先生温和的笑道:“想听听先生自己会怎么做吗?”
他停下脚步,看向先生,眼中充满了希冀,想要先生给他一个答案。
先生说道:“在先生自己的角度来说,哀戚之情后,当做如是观,怀平常心。”
他疑惑道:“如是观,平常心,不是佛家言语吗?”
先生摇头笑道:“学问有百家学问,道理无百家之别,咱们现在是在讲道理。”
他低头思索一阵,忽的抬头问道:“如果有一天先生自己离世,先生又当如何看待?是否也是如是观,平常心?”
只见先生看向远方,一笑答道:“来去秋风无痕,自当潇洒辞世。”
先生名为孔长秋,人如其名,便如秋时长风般,来去无痕,自当潇洒。
故而,先生又言:“我若有朝一日,当作秋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