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张新结婚,曹操来信

郑玄的大名,诸葛亮自然听说过,知道他是当世大儒,不敢怠慢,连忙行礼。

“亮拜见郑公。”

郑玄惊讶道:“子清的儿子都这么大了?”

“此乃我麾下吏员子侄。”

张新连忙解释了一下,随后道:“我观此子天资聪颖,欲为其寻一名师教导,不知郑公可愿收下?”

“哦?”

郑玄闻言有些意外,看向诸葛亮,仔细的打量着他。

区区一个吏员的子侄而已,竟能劳动张新亲自带他前来拜师?

此子怕是不凡!

诸葛亮见郑玄看着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我且问你。”

郑玄开口考校,问的都是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

诸葛亮巴拉巴拉。

初时他还有些紧张,说话磕磕巴巴。

后来发现郑玄问的这些问题他都会,不由放松下来,语速也开始恢复正常。

郑玄眼睛一亮,又问了几个问题。

诸葛亮对答如流。

“子清教过?”郑玄看向张新。

“闲暇之时教过一些。”

张新闻言有些紧张,“郑公,我没误人子弟吧?”

“子清教的很不错。”

郑玄抚须微微一笑,“此子确如子清所言,天资聪颖。”

张新松了口气,“郑公这是答应收徒了?”

郑玄点头。

不待张新开口,诸葛亮大喜下拜。

“小子诸葛亮,拜见老师!”

“起来吧。”郑玄笑呵呵的说道。

诸葛亮起身,张新开口道:“阿亮,还不回去让你叔父准备束脩?”

“亮这就去。”

诸葛亮转过身来,对张新大礼参拜。

“多谢君侯引荐之恩。”

张新满意的点点头。

诸葛亮起身,兴高采烈的找诸葛玄去了。

郑玄来后没两天,蔡邕也到了。

师徒二人久未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

“子清当初让我辞官回乡,言雒阳有性命之危,当时我还不信。”

蔡邕感叹道:“现在想来,幸好当初听了子清之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陈留距雒阳并不算远,雒阳城内发生的一切,蔡邕自然已经知晓。

张新扶着蔡邕坐下,笑道:“老师近来如何?”

“那可太好了!”

蔡邕突然来了精神,“我给你说,就在月初,我新得一女!”

张新愣住,掰着手指头算了算。

“老师,你今年......五十七了吧?”

蔡邕点头。

“好屌!”

张新竖起大拇指,随后恭贺了一番。

蔡邕哈哈大笑。

胡子都翘到天上去了。

蔡邕之后,其他人也陆续到来。

黑山那边,来的是杨凤、黄龙、陶升这三个老熟人。

张新询问了一番黑山黄巾的生活。

“有君侯相助,比起先前好太多了。”杨凤等人感激。

“那就好。”

张新十分欣慰,令人给他们安排住处。

甄氏那边来了两个人。

一个是张新的老熟人,负责渔阳互市的甄南。

另一个是一名少年,他不认识。

少年见到张新,躬身行礼。

“小子甄俨,拜见宣威侯。”

“阿豫怎么没来?”

张新扶起甄俨,有些疑惑的问道。

当年甄豫被何进征辟后,没过多久,甄逸就因病去世了。

甄豫只能辞官,回家守孝。

这事他写信告诉过张新,张新也派人去吊唁过。

按理来说,甄豫的孝期应该早就过了,不可能不来啊。

甄俨闻言叹了口气,“昔年父亲亡故,大兄回乡守孝,孝庐条件简陋,大兄不幸染病故去了......”

“阿豫竟然故去了?”

张新闻言一愣,随后好言安慰了甄俨一番。

待甄俨走后,张新心中暗道:“看来日后得找一个机会,更改一下守孝制度了......”

古时的守孝制度,实在是太不人道了。

二十七个月的丧期,只能居住在一个简陋的孝庐里,夏天漏雨,冬天漏风。

期间还不得饮酒,不得娱乐,不得食油腻......

对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折磨。

对国家而言,一个人三年不干活,那也是一种损失。

更别提守孝之人,随时还有可能因为生活条件太差染病,或者被有毒的蛇虫鼠蚁叮咬而死。

这种陋习,必须要改!

幽州那边,关羽也来了。

他不仅来了,还将一家子全部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