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也是个能打的。
说实话,袁术很需要他。
但张新刚刚推举他做了盟主,若是张新开口要人,他还真不太好意思不给。
“便让文台留在南阳,以为盟主之助吧。”张新笑道。
诸侯讨董,只有三个人会出力。
孙坚自不必说。
在原本的历史中,董卓讨伐战完全就是他的个人秀。
曹操和鲍信虽然也出力了,但作用不大,还被徐荣锤了个全军覆没。
这也是张新为什么没有争夺盟主之位的原因。
没必要。
诸侯们各自心怀鬼胎,基本上都是出工不出力,完全指挥不动。
别说他了,就连袁绍也指挥不了。
正因如此,袁绍在讨董之后名望大跌。
反而是敢于进军的曹操声望大涨,吸引了许多人才来投。
这才让后来的曹操有了和袁绍对抗的资本。
争夺盟主,赢了,诸侯们不会坐视他收走胜利果实,搞不好还会来一次诸侯讨张。
这些党人掌控舆论,到时候他不得被抹黑成张卓啊?
输了,他就是个完美的背锅侠。
当盟主一点好处都没有,张新可不会去争。
既然如此,孙坚就不能来河内了。
若让孙坚前来河内会师,是能加强张新这边的力量没错。
但到时候无论他怎么出击,都只是一路来,一路去,会失掉许多变数。
董卓只需要专心防御他就行。
而他,也需要面临来自董卓的绝大部分压力。
倒不如就让孙坚留在南阳,既能牵扯董卓精力,还能与他遥相呼应,灵活许多。
“贤弟真是个忠厚人呐!”
袁术闻言大喜。
“皆是为了国家。”张新微笑。
夜色降临,诸侯联军杀猪宰羊,饮酒宴乐,花式互吹。
宴毕,张新回到营中,写了一封书信,叫来几个黄巾旧部,让他们走小路前去雒阳。
董卓听闻诸侯起兵,早派士卒把守关隘,眼下走大路进雒阳是行不通了。
次日,诸侯们按照商议好的,各自前往自己的战区。
张新北上河内,屯野王,虎视孟津。
袁绍、王匡亦到河内,屯郡治怀县,算是作为张新的援军。
韩馥回冀州,驻邺城,负责给张新、袁绍、王匡提供粮草。
孔伷屯颍川,威胁轘辕关。
袁术回南阳,与孙坚一同,威胁广成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