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为老师,可不能让他一错再错啊。”
嗯?
对哦。
经由董卓这么一说,蔡邕觉得他说的有理。
哪有臣子起兵攻打都城的?
“董公的意思是......”蔡邕小心翼翼的问道。
董卓见他上道,笑呵呵的说道:“咱家想请你写一封信给宣威侯,让他领兵来投,咱家会上表天子,封他为车骑将军,一起讨伐叛逆!”
蔡邕沉思片刻,点头答应。
让张新回来,好处有二。
其一自然是讨伐袁绍等叛逆。
其二嘛,董卓待他虽好,但其残暴也是出了名的。
若是张新入京,有他看着,董卓想必也会收敛一点。
董卓见他同意,忙屁颠屁颠的叫来小吏,准备笔墨。
蔡邕当即写了一封劝降信。
董卓看完后,大喜过望,自己也写了一封信,令人一并送往河内,随后安抚了蔡邕一通,又回到后宫去了。
雒阳周围关隘的防务,他早已安排完毕,此时倒也不必操心,可以安心的炫天鹅肉。
毕竟迁都在即,再不炫的话,等到这些宫女随刘协迁都长安,那就没得炫了。
信使出了雒阳,渡过黄河,来到野王求见张新。
张新正在野王督造营寨。
他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讨董的进军之地,图的就是周围水系发达,且都是平原,粮草转运方便,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
可即便如此,二万五千大军,再算上后勤民夫,差不多也有五万人左右。
再加上此次讨董大概率是一场持久战,得扎硬寨,自然没有这么快。
“董卓的信?”
听闻董卓信使来到,张新一愣。
“君侯,见吗?”王凌问道。
张新点点头,“带进来吧,我倒想看看董卓要和我说什么。”
王凌转身出帐,不多时便领着一个信使进来,呈上两封书信。
张新看到蔡邕的信,面色一沉。
“老头还是被董卓给抓去了。”
张新叹了口气,打开蔡邕的信。
蔡邕在信中大骂了袁绍等人一通,随后让张新回雒阳,讨伐袁绍,并在信中隐隐提及,让他制衡董卓。
“等把老头救出来,还是让他去教书吧,他真不适合搞政治。”
张新摇摇头,又打开了董卓的信。
董卓在信中对他说:小老弟你怎么回事?上次你不是说,你脑子不好,不敢和党人玩吗?
现在怎么和他们玩一起去了?
难道你一口一个饭米粒,都是骗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