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宫门守卫,怎么换了一批人?”
一位官员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疑惑。
“是啊,不是禁军,而是宫廷内卫,还有不少龙卫,这可真是少见……”
另一人附和道。
众人议论纷纷,许多人心中已隐隐猜到几分——昨晚京城的龙卫全城搜查,显然是有大事发生。
与此同时,内阁三殿大学士刘淮民、张策、陈子阳早已抵达御书房外,准备提前拜见陛下,商讨朝会事宜。
“昨晚京城动静不小,待会得好好参都指挥使严桑武一本!”
武殿大学士陈子阳声音洪亮,态度强硬。
“国子监也有几件大事,有学士悬梁自尽,国子监祭酒李木难辞其咎!”
文殿大学士张策神色阴沉,显然对昨晚的变故耿耿于怀。
内阁首辅刘淮民微微摇头,低声道:“别急,或许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意思。”
三人低声交谈间,已来到御书房外。
见掌印太监梅折仁不在,刘淮民朗声道:“臣刘淮民、张策、陈子阳求见陛下……”
御书房内,林回正捧着一本书默读,听到门外的声音,这才意识到天已大亮。
“进来。”他放下书卷,语气平静。
三人推门而入,却见站在御书房中的并非陛下,而是一位身着儒衫的少年。
少年眉目如画,气度不凡,手中捧着的书卷更衬得他温润如玉。
“你是谁?”
刘淮民眉头紧蹙,语气中带着一丝怒意,“这地方也是你能坐的?还不快起身离开!”
张策更是毫不客气,指着林回的鼻子呵斥:“你头上几颗脑袋?连这点规矩都不懂?你是国子监哪位夫子的学生?”
面对两人的质问,林回神色淡然,微微一笑:“学生林回,敢问三位大人是?”
“林回?”三人同时一愣,随即面面相觑。
“你就是那乡试解元林回?”
刘淮民率先反应过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惊讶。
“滕王阁序的作者?”张策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复杂。
“果然是人中龙凤!”陈子阳也忍不住赞叹。
林回嘴角微扬,心中暗道:“天亮了,这大詔朝堂,也马上要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