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琐事

还诚心诚意地提点了夏大郎几处关节。

夏大郎很自然地给那小吏塞了个装了些铜钱的精致荷包——这是他出来办事之前,夏稻花跑过来塞给他的。

也不知四房那个小丫头,打哪听来这些弯弯绕。

小吏收了荷包,更是眉花眼笑。

办事的过程更加顺滑了几分。

用油纸包包好了户籍文书和路引,夏大郎感慨万千地回了家。

镇上的那处房子,对夏大郎来说是个伤心地。

值钱的东西都被搜走了,可能还剩下几本书没被毁完,但似乎都是夏大郎自己抄写的,也不值什么。

这套房子原本就是租来的,不是置办下的产业,因此夏大郎拿了他的书之后,便只能想办法退租罢了,租金能要回来多少,目前还不知道。

带上自己手抄的几本书,还有朱氏的梳妆匣子——匣子里的首饰都没了,用过的脂粉倒是还在,只是已经打碎了,另外还有一朵很旧很旧、都褪色了的绒花。

夏大郎把它带上了。

又去另外的房间,找了找母亲和妹妹的遗物,却没找到什么。

最终,夏大郎带着户籍文书和路引、自己的手抄本、朱氏的梳妆匣子和旧绒花,回了北关村。

夏老爷子带着夏二郎跑了好几趟牲口市场和车马行,买下了三匹正当壮年的大青骡子,两匹好黑驴,三套骡车。

骡子一般的行情是五两银子一头,但这三匹大青骡都正当壮年,卖家非七两银子不卖。而毛驴一般是二两银子一头,这两头毛驴也是年轻力壮,毛色油光水滑,卖家坚持要价三两银子一头。

经过一番漫长的讨价还价,夏老爷子用五两银子买下来两头黑驴,用十八两银子买下来三头骡子。

三套骡车在马市上还不下来价,夏老爷子深感不划算,便去了车马行,买了人家淘汰的旧车,又辛辛苦苦地跑了几十里路,去外村找了木匠修补。

好在这旧车虽旧了些,其实也还能用。木匠的手艺也不差。

最终花了二十八两银子,七天时间,把骡子、驴、骡车,都置办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