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后世的纪年方法你也知道了吧。”
李世民点头:“知道。”
“首先,说说华夏,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所有人都觉得也就那样,不过是一场改朝换代。”
“一九一五年,新文化运动,也就那样,一群文人写一些时髦的白话文,大多数人又不识字,有什么用。”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也就那样,一群学生工人游游行,喊喊口号。”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战,也就那样,受欺负那么多年了,这才想起来反抗。”
“一九四五年,胜利了,也就那样呗,落后的华夏打出的战绩对比列强,确实有限。”
“一九四九年,共和国成立了,也会有人说,也就那样,一场内战。再看看天竺,人家通过绝食也获得了独立,而且人家保留的工业基础更多。”
“一九五三年,朝鲜战争胜利,也就那样呗,损失那么大,才换来了苏维埃的援助,再看看天竺,人家什么都没干,就获得了大量援助。”
李世民眉头一皱:“援助?呵呵,以后朕会援助他们,帮他们认识什么是天朝上国。”
张彦点头,他相信李世民可以做到。
“之后是五三年到五七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百五十六个工业项目完成,也会有人觉得也就那样,因为你苦苦工作的时候,天竺在世界上混的风生水起,自称世界第三强国。”
“哦,第三给他又何妨,华夏要争第一,也必须是第一。”李世民对天竺嗤之以鼻,第三就满足了?
张彦点头,之后继续。
“六二年,虽然把天竺打了一顿,但也就那样,印度比你经济好,外交环境比你好。”
“六四年和六七年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之后七零年,人造卫星试飞成功,这个时候就有人觉得不对了。”
“因为当时所有人都盯着华夏十年的动荡,却忽略了华夏的成就。”
“七六年到七八年,华夏开始走改革道路的时候,所有人发现华夏越来越不对劲了,因为所有人都发现,华夏拥有完备的重工业体系。”
“而天竺还在当初买买买,和三十年前一样,没有改变。”
“并且国外的人还发现,不止工业不一样,人也不一样了,他们发现华夏人斗志昂扬,相信自己可以改天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