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号,在杭州西湖区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茶水间,我正盯着手机屏幕。那屏幕上,定位图标一蹦一蹦的,看得我后脖颈直冒冷汗。为啥呢?原来是同事小林三天前发在朋友圈的那张“黄泉路1号”打卡照,这会儿竟然显示出了精确的GPS坐标。这坐标指的地方,是一座已经拆除二十年的殡仪馆旧址。
这时候,实习生阿坤带着哭腔问我:“丽姐,你看到小林最后的朋友圈了吗?她昨天凌晨还发了条,说‘终于找到回家的路’,还配了张泛黄的火化证照片。”说着,他那颤抖的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划,照片角落的电子时钟显示着03:47,这时间可巧了,正是殡仪馆当年发生集体焚尸事故的时间。
我赶紧用公司配的防辐射手机重新定位,嘿,卫星地图上居然浮现出半透明的青灰色建筑轮廓。更吓人的是,定位分享列表里,有23个已故同事的头像在那儿一闪一闪的。
到了深夜,我偷偷潜入拆迁区。这一进去,我的运动鞋就陷进松软的泥土里。我打开手机电筒,照亮了半截水泥柱,上面全是抓痕。这些抓痕深达五厘米,组成了一个诡异的阵法,跟民俗协会唐教授提供的清代《阴宅图志》一模一样。
唐教授拿着检测仪,那仪器发出蜂鸣声,他说:“这不是普通的怨灵。这些抓痕是二十三个枉死者的指甲留下的,他们生前被道士骗去‘超度阴兵’,其实是被当作祭品了。”可他话还没说完,我的手机提示音突然响起来,朋友圈一下子涌进来好多陌生账号,定位全在“黄泉路1号”。
凌晨三点,公司服务器机房的冷气突然坏了。我摸着后颈的汗珠,打开监控。好家伙,二十三台服务器的指示灯同时变成幽绿色,大屏上滚动着小林生前的聊天记录:“他们说每天在阴间地标打卡满100次就能复活。”
我伸手一摸服务器机柜,金属表面居然浮现出血色符文。这些符咒和拆迁区的抓痕严丝合缝地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孟婆碗图案。再一看防火墙日志,每天午夜都有数据包从已故同事的账号流向殡仪馆旧址的地下管网。
凌晨四点,直播间的弹幕突然变成血红色,二十三个已故主播的虚拟形象同时开了口:“感谢观众老爷们送的阴间特产。”他们身后的背景,正是正在重建的殡仪馆。我用紫外线手电一照直播间礼物榜单,发现所有打赏都指向某个境外加密账户。
唐教授的罗盘在直播间前疯狂地转,他说:“他们在用生者的执念喂养怨灵。”我一摸口袋,里面有个新收到的快递,是小林生前最爱喝的珍珠奶茶。可那吸管里渗出黑色血渍,拼成了“快来陪我”几个字。
当二十三个直播间的画面同时转向地下车库时,我赶紧举起从服务器机房找到的青铜罗盘。就看到那些怨灵的虚影在车顶招魂幡上拼出“还我阳寿”的血字,和拆迁区的抓痕阵法产生了共鸣。
火化炉轰隆隆地响着,我看见小林的虚影在火焰里微笑。她的火化证编号和服务器ID完全一样,原来那些所谓的“阴间地标打卡”,其实是怨灵通过直播数据包进行的转生仪式。
晨光里,我的朋友圈收到最后一条消息:定位已清除,感谢您参与这场阴阳对话。
这事儿过去三个月后,我坐在公司茶水间翻看新的定位打卡记录。突然,手机震动起来,是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今天18:23,去城隍庙看月亮。”我一瞧后视镜,我的倒影居然在慢慢转身,手里还拿着一张快递单,寄件人栏写着我的名字,收件地址是城隍庙地宫。
当车灯照亮路牌上“黄泉路1号”的那一刻,我一摸口袋里新收到的包裹,那和血棺一模一样的青铜锁扣正渗出黑色血渍,朋友圈定位显示:已到达阴间地标建筑。这后面还会发生啥吓人的事儿,我心里直发毛。
2015年4月5号,在杭州西湖区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茶水间,我正盯着手机屏幕。那屏幕上,定位图标一蹦一蹦的,看得我后脖颈直冒冷汗。为啥呢?原来是同事小林三天前发在朋友圈的那张“黄泉路1号”打卡照,这会儿竟然显示出了精确的GPS坐标。这坐标指的地方,是一座已经拆除二十年的殡仪馆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