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个李女士,她正盯着手机屏幕上的五星评价,手指在删除键上头悬了足足三分钟。为啥呢?这条留言是个“百年前食客”留的,用繁体字工工整整写着:“蟹黄汤包皮薄如蝉翼,然东家贪财短斤少两,今夜子时当见阎罗。”再一看落款日期,好家伙,1912年4月18日。
这时候,后厨传来“哗啦”一声瓷盘碎裂的声音。李女士一转身,就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檀香。这味儿最近一到深夜就有,就好像有谁用指甲轻轻刮她后脑勺似的,怪瘆人的。正想着呢,手机在围裙口袋里震动起来,美团后台跳出一条新消息:“老板娘,能加急做三笼蟹黄汤包不?我朋友说这是您家祖传秘方。”
李女士这心里头正犯嘀咕呢,一脚就把后厨暗门给踹开了。这时候月光透过破碎的玻璃天窗,在青砖地上投下了像蛛网一样的裂痕。突然,一本泛黄的《鸿运楼菜谱》从墙缝里飘了下来,封面上印着和评价区一样的繁体字。李女士一翻开,更诡异的事儿来了,那页上赫然列着“蟹黄汤包”的制作日期——1912年4月18日。
就在这时候,阁楼木梯“嘎吱嘎吱”响起来,像是快被压断了。李女士一抬头,就看见一个穿长衫的男人虚影从账本里冒了出来。那男人的脸跟李女士有七分像,在月光下忽明忽暗的。只听那男人声音就跟从生锈的录音机里传出来似的,说:“他们把我关进后厨活埋那天,监控摄像头拍到了献祭阵的投影。现在每晚零点,外卖平台上的五星好评会变成焚化炉的温度计。”
第二天一大早,李女士在后厨发现地板缝隙里渗出了暗红色的液体。她拿棉签蘸了样本,这时候监控画面突然扭曲成万花筒图案,这图案正是外卖平台标注的焚化炉坐标。她想起昨晚那男人说的“温度计”,手哆哆嗦嗦地打开气象软件,一看,后厨的实时温度正以每分钟0.3℃的速度往上升呢。
到了午夜十二点,警报声“呜呜”响起来,整栋楼的智能设备“啪”地一下全黑屏了。路由器指示灯诡异地变成了血红色,李女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机自动登录商家账号,在评价区新增了三十七条百年前的留言。每个坐标都对应着城市边缘的废弃医院,而最新上传的焚化炉温度,显示着39.5℃,这温度正好是她母亲临终时的体温。
特警“哐当”一声破门而入的时候,李女士正跪在后厨中央,看着AR眼镜里旋转的献祭阵。那些由二进制代码构成的符咒,随着外卖订单越来越多,不停地变多。刑侦队长指着电脑里的数据流,说:“这不是普通的网络祭祀。有人把焚化炉的温度传感器改成了怨灵的计数器,每新增一个五星好评,就会有对应的灵魂被输入焚化炉的虚拟模型。”
特警破门的那一瞬间,李女士听见男人的笑声从路由器深处传了出来。她一回头,就看见后厨温度计的水银柱“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再看窗外,月光正照在墙上的抓痕上。这抓痕是她三天前用美工刀刻下的“删除”二字,可这会儿却变成了焚化炉的三维坐标,这可把她吓得够呛。
三个月后,结案报告把“外卖评价区献祭坐标”列为新型网络犯罪。可李女士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她再次登录商家后台,发现评价区新增了第108条五星好评,坐标居然是刑侦队长的办公室。AR眼镜里,焚化炉的温度计显示着39.5℃,而队长的体检报告在她手机里一闪一闪的。
午夜钟声敲响的时候,李女士把所有智能设备都关了。黑暗中,她听见路由器传来金属熔化的滋滋声,就跟母亲临终时监护仪的警报声一样。窗外的月光突然变得特别亮,把满墙的抓痕照得清清楚楚。那些本来刻着“删除”的痕迹,在月光下显露出焚化炉的三维建模图,而坐标定位,正是她现在待的后厨。这故事啊,就这么在诡异的氛围里结束了,可谁知道这背后还有多少秘密呢。
话说有个李女士,她正盯着手机屏幕上的五星评价,手指在删除键上头悬了足足三分钟。为啥呢?这条留言是个“百年前食客”留的,用繁体字工工整整写着:“蟹黄汤包皮薄如蝉翼,然东家贪财短斤少两,今夜子时当见阎罗。”再一看落款日期,好家伙,1912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