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大楚风云:神器、战争与兄弟情》

班师回朝之日,京城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天。林恩灿亲自出城迎接,见到林牧后,他快步上前,紧紧握住林牧的手,激动地说:“牧弟,你乃大楚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此役大功,朕定当重赏!”林牧笑着回应:“皇兄过奖了,这都是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功劳。”

当晚,宫中大摆庆功宴。宴会上,林恩灿为林牧倒酒,感慨道:“牧弟,有你守护大楚,朕高枕无忧。来,这杯酒,敬你!”林牧连忙起身,恭敬地接过酒杯:“皇兄厚爱,臣不胜感激。愿大楚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此后,林恩灿更加倚重林牧,林牧也一如既往地为大楚鞠躬尽瘁。兄弟二人携手,共同守护着大楚的万里河山,谱写着天家兄弟情深与大楚繁荣昌盛的壮丽篇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大楚因边境大捷而沉浸在喜悦之时,朝堂之上却悄然浮现出一股令人不安的暗流,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靖安国公赵崇山。

赵崇山身形高大,体态臃肿,一张圆脸上总是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他那双眯缝的眼中,时常闪烁着狡黠与阴鸷的光芒。国公府雕梁画栋,奢华至极,彰显着他的权势与财富。然而,在这荣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他不可告人的野心。

赵崇山表面上对林恩灿恭敬有加,每次上朝,他总是第一个跪地高呼“吾皇万岁”,言辞间满是忠诚。但私下里,他却对皇位觊觎已久。他暗中勾结各方势力,朝堂中的一些贪官污吏、军中的部分将领,都被他用金钱、权势拉拢,成为他的党羽。

一日,赵崇山在府中秘密召见了几个心腹。大厅内,烛火摇曳,气氛诡异。他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如今林恩灿重用林牧,边境大捷后,他们兄弟二人在朝中威望日隆。长此以往,我们的计划恐难实现。”

一个幕僚模样的人谄媚地笑着:“国公爷勿忧,林牧虽勇猛,但我们可从长计议。不如先在朝堂上弹劾他拥兵自重,扰乱朝纲,削弱他在皇上心中的信任。”

赵崇山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阴笑:“此计可行,但不可操之过急。先放出些风声,试探试探皇上的态度。”

不久后,朝堂上便开始出现一些关于林牧的流言蜚语。有的说林牧在边境私自扩充军队,意图谋反;有的说林牧居功自傲,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林恩灿听闻这些传言后,心中十分不悦,但他深知林牧的为人,并未轻信。

然而,赵崇山并未就此罢休。他指使自己的心腹大臣,在朝堂上公然弹劾林牧。那大臣言辞激烈,罗列了林牧诸多莫须有的罪名。林恩灿脸色阴沉,他看着那弹劾的大臣,冷冷地说:“无凭无据,休要在此胡言乱语!林牧一心为国,朕岂会不知。若再有人无端污蔑,朕定不轻饶!”

赵崇山见此计不成,心中恼恨,但表面上却立刻跪地:“皇上圣明!臣等听闻流言,心中忧虑大楚江山,才贸然进言,还望皇上恕罪。”林恩灿冷哼一声:“以后莫要轻信谣言,退下吧!”

虽然此次弹劾被林恩灿驳回,但赵崇山并不打算放弃。他决定从林牧身边的人入手,寻找机会陷害林牧。他暗中派人监视林牧的亲信,企图找出把柄。

林牧对这一切浑然不觉,依旧为大楚的事务奔波操劳。一日,他的好友苏铭突然被人举报贪污军饷。林牧深知苏铭为人正直,绝不会做出这种事,他坚信这背后定有阴谋。

林牧急忙进宫面见林恩灿,为苏铭辩解:“皇兄,苏铭绝非贪财之人,此事必有蹊跷。还望皇兄明察,莫要让忠良蒙冤。”林恩灿看着林牧焦急的样子,心中也起了疑心:“牧弟,朕也觉此事怪异。你放心,朕定会彻查清楚。”

赵崇山得知林牧进宫为苏铭求情,心中暗喜。他心想,只要能借此机会将林牧牵扯进来,说不定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又指使手下在狱中对苏铭严刑逼供,企图让他诬陷林牧。

苏铭宁死不屈,他大声怒斥那些严刑拷打的人:“你们这些奸佞之徒,休想让我诬陷林将军!我苏铭问心无愧,你们陷害忠良,必遭报应!”

林恩灿这边,派出去调查的人很快便查明真相,苏铭贪污军饷一事果然是赵崇山等人设下的圈套。林恩灿龙颜大怒,他决定要好好惩治赵崇山,以儆效尤。

一场朝堂风云,即将因赵崇山的野心而掀起惊涛骇浪,而林恩灿与林牧兄弟二人,又将如何应对这可怕国公带来的危机,守护大楚的安宁呢?

林恩灿怒不可遏,当即召集群臣上朝。金銮殿上气氛压抑,众人皆感受到皇上的怒火。林恩灿目光如炬,扫视群臣后,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喝道:“靖安国公赵崇山,欺君罔上,陷害忠良,罪不可赦!”

赵崇山心中一紧,却佯装镇定,跪地高呼:“陛下明鉴,臣冤枉啊!这其中定有误会。”

林恩灿冷笑一声,将调查证据掷于殿下:“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可说?你暗中勾结党羽,意图扰乱朝纲,陷害林牧将军与苏铭,以为朕不知?”

赵崇山见事已败露,索性撕破脸皮,站起身来,眼中满是怨毒:“林恩灿,你以为这皇位就该你坐?我赵崇山哪点不如你!这些年我在朝堂苦心经营,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取而代之!”

群臣听闻,一片哗然。众人没想到平日里看似忠诚的靖安国公,竟有如此大逆不道之心。

林牧怒视赵崇山,手按剑柄,恨不得立刻将其斩于剑下:“赵崇山,你狼子野心,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赵崇山却仰天大笑:“末日?你们以为如此轻易就能定我罪?我在朝中党羽众多,就算你是皇上,也得掂量掂量!”说罢,他一挥手,朝堂中他的党羽纷纷站出,与林恩灿和林牧等人对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恩灿看着这些背叛的臣子,心中又气又恨:“你们这些叛徒,为了一己私利,竟敢背叛大楚,背叛朕!今日朕定要将你们一网打尽!”

林牧向前一步,大声道:“陛下放心,臣愿率禁卫军,将这些乱臣贼子全部拿下!”

就在局势剑拔弩张之时,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林恩灿暗中安排的御林军,将整个金銮殿团团围住。林恩灿看着赵崇山,冷冷地说:“你以为朕会毫无防备?从你开始谋划之时,朕便已留意你的一举一动。”

赵崇山见状,知道大势已去,但仍不甘心地吼道:“林恩灿,你别得意!就算今日我死,也定要拉你们陪葬!”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朝着林恩灿冲去。

林牧眼疾手快,飞身而起,一剑刺出,精准地刺中赵崇山的手臂。赵崇山手中匕首落地,他惨叫一声,摔倒在地。御林军一拥而上,将赵崇山及其党羽全部制服。

林恩灿看着被押下的赵崇山,神色威严地说:“将这些逆贼打入天牢,择日问斩!胆敢背叛大楚者,这便是下场!”

经此一役,朝堂上的隐患被彻底清除,大楚再次恢复平静。林恩灿深知,作为帝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祖宗留下的江山。而林牧也更加坚定了辅佐皇兄的决心,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共同为大楚的繁荣稳定而努力。

此后,大楚在林恩灿的治理下,愈发兴盛。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林恩灿与林牧的故事,也成为大楚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佳话,激励着后人忠诚爱国,为国家的兴盛贡献力量。

尽管赵崇山已被拿下,但他并未就此甘心伏法,在天牢之中,仍谋划着最后的反扑。这赵崇山不愧老奸巨猾,心思深沉似海。

天牢内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臭之气。赵崇山坐在冰冷的牢房角落,双目微闭,看似平静,实则脑海中思绪如麻,飞速运转。他深知,自己若想翻盘,只能寄希望于在外的党羽。

于是,他趁狱卒不注意,偷偷撕下衣摆一角,咬破手指,以血为墨,写下一封密信。信中指示党羽联络江湖上的杀手组织,趁林恩灿和林牧不备,发动突袭,务必取二人首级,以图扭转局势。写罢,他将信藏于隐秘之处,等待合适时机送出。

数日后,一位看似普通的狱卒前来送饭。赵崇山看准时机,趁其靠近,低声道:“你去找到王师爷,把这个交给他,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说着,将藏信之处暗示给狱卒。这狱卒乃是赵崇山早年安插在天牢的眼线,他微微点头,不动声色地取走密信。

与此同时,林恩灿和林牧也并未放松警惕。林恩灿深知赵崇山的为人,担忧他在狱中仍会兴风作浪。林牧则主动请命,加强皇宫内外的戒备,亲自挑选精锐侍卫,日夜巡逻。

然而,赵崇山的党羽动作迅速。他们花费重金,成功买通了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暗影”杀手组织。“暗影”组织向来只认钱财,不问缘由,接下任务后,立刻着手策划暗杀行动。

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乌云密布,将月光遮得严严实实。“暗影”杀手们如鬼魅般潜入皇宫。他们身着黑色紧身衣,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双冰冷的眼睛。为首的杀手头目,身形矫健,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匕首,泛着幽幽寒光。

杀手们避开巡逻侍卫,悄无声息地朝着林恩灿的寝宫摸去。就在他们即将接近寝宫时,林牧恰好巡逻至此。林牧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警惕地环顾四周,察觉到一丝异常的气息。

“有刺客!”林牧大喝一声,瞬间拔剑。侍卫们听到呼喊,迅速围拢过来,摆好防御阵型。杀手们见行踪败露,不再隐匿,如恶狼般扑向林牧等人。

林牧剑法凌厉,剑花闪烁,与杀手们展开激烈搏斗。他一边战斗,一边大声指挥侍卫:“保护皇上,不要慌乱!”杀手头目见状,决定绕过林牧,直接冲向寝宫。林牧哪能让他得逞,飞身一跃,挡住杀手头目的去路。

“想伤害皇上,先过我这关!”林牧怒目而视,手中剑如疾风骤雨般刺向杀手头目。杀手头目也不含糊,匕首在手中飞速旋转,巧妙地抵挡林牧的攻击。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

与此同时,其他杀手与侍卫们也陷入苦战。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林牧深知,必须尽快解决眼前的杀手头目,否则皇上危矣。他深吸一口气,施展出自己的绝招,剑上光芒大盛,以排山倒海之势刺向杀手头目。

杀手头目躲避不及,被林牧一剑刺中肩膀。他惨叫一声,踉跄后退。其他杀手见头目受伤,心生惧意,士气大减。林牧趁机指挥侍卫反击,杀手们渐渐抵挡不住,纷纷倒地。

经此一役,暗杀行动宣告失败。林恩灿得知此事后,对赵崇山的狠毒和狡猾更加愤怒。他下令对赵崇山及其党羽进行更加严厉的审讯,务必将其势力连根拔起,以绝后患。而林牧在这场危机中的英勇表现,也让林恩灿对他愈发倚重,兄弟二人携手,共同守护大楚的决心也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