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到“奕欣”的名字,东方飞凰忍不住还是心中震动,虽然一直也没有将他视为自己真正的父亲,但是不管如何,血溶于水,天然的血缘连结,还是不能完全无动于衷。
更何况文章里所说的“免除江南赋税”一事,还跟自己和师父有关,当时自己亲身经历,亲耳听闻,师父以柔师太要求奕欣答应,用辞职下野换取江南各省免税三年,才能放他回去。
当时自己除了很赞同师父的做法,也很感激师父,师父她老人家抛弃几十年的深仇大恨,义释恭亲王,一者固然是因为怜悯江南百姓民生困苦;
另外也一定有顾虑自己母女俩的因素,再怎么说,奕欣也是母亲华灵芝的男人,是她东方飞凰的生身之父,以柔师太也应当是不忍心看着她们娘俩难受,才有此决定。
只是自从栖霞山大战离开,也过去了恰好一个月了,至于恭亲王回京之后,他辞职的后续情况,却是无从得知,而师父以柔师太重伤未愈,似乎也没有再去关注。
此刻陡然见到这篇文章,再次勾起了东方飞凰的好奇之心,不知道这里面是如何谈论这件事的?又是从何获悉这其中的内情?
她赶忙阅读起文章的内容,大意是恭亲王奕欣大仁大义,苦天下百姓受苛捐杂税之绑缚,体恤挣扎求生之不易,甘愿以荣华富贵交换江南各省免除赋税三年;
然而朝廷却断然驳回奕欣的要求,也不准其请辞总理衙门大臣及领班军机处大臣的职务,用意是让奕欣承担“甲午海战”失败和割地赔款的罪责,用心可谓恶毒;
更是让江南各省商贾工农普罗大众大失所望,怨声载道,海内不满清廷当局的声音恐将此起彼伏,慈禧之流或将惶惶不可终日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奕欣在栖霞山的事迹,也没有点明他想要辞官的真正原因,只是美其名曰“体恤民困,大仁大义”;
可见这文章的执笔者并不知晓内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许只是文人的一种猜测和发牢骚,不过这人的胆色和推论倒是可圈可点,竟然敢煽动民众反清情绪,让人佩服。
东方飞凰问蓝芷心道:
“也不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末尾署名的膏兰室主人,应该只是一个假名吧?蓝姐姐你认识这个人吗?”
蓝芷心轻轻摇了摇头,表示不大清楚,她之所以把这篇文章带来给东方飞凰看,只是因为她知晓东方飞凰曾经在栖霞山跟奕欣打过交道,以柔师太逼奕欣下野的事情。
当然蓝芷心也不清楚东方飞凰跟奕欣的关系,这件事除了以柔师太和她们母女,对外人都守口如瓶。
她心情也跟那个写文章的“膏兰室主人”一样,愤懑难平,如果传闻属实,慈禧老妖婆真的拒绝了恭亲王的请求和条件,那江南百姓可是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利好,依然苦难深重,她身为江南一份子,岂能不感同身受。
她对东方飞凰说道:
“凰儿,真是可惜了你们当初的良苦用心,费尽力气地把恭亲王抓到手,最终把他放掉,只是为了达成这样一个救民于水火的愿望,如今看来是化为泡影了……”
东方飞凰剑眉微皱,隐隐之中感觉事情好像没有那么简单,当初师父那么的宽宏大量,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让恭亲王提出那个冠冕堂皇的“交换条件”吗?
且不说这个条件不一定能够实现,就算实现了也是成全了恭亲王的“美名”,还有慈禧的“仁爱”,那不是让清廷更加受民意拥戴了吗?
师父那样的睿智高明之人,会想不到这样的结局吗?
突然间东方飞凰脑中闪过一丝灵光,猛然间就明白了师父以柔师太的真正用心:
其实她根本就没有奢望清廷“免除百姓赋税”的仁政之举,而是她早已料定慈禧和朝廷不会答应,从而在这件事泄露出来之后,引起百姓的巨大不满,从而动摇清廷的根基,让满清的统治更加摇摇欲坠;
更高明的是,即便是清廷真的答应了,一来也算是为百姓造了福,二来也只是免除江南各省的赋税,而其它地方省份的百姓却更加不满,一样会引起动乱!
这是一手必胜之局,师父就是师父,果然是深不可测,她老人家依然还是让徒儿高山仰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