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知道蜀国现在大概的情况,还请公琰不吝赐教。”王无痕继续道。
“丞相第二次北伐,蜀国上下虽怀壮志,却也深陷困境。”蒋琬心下冷笑,你若能解决这些困境,便认你这个国师又如何,一国之师,好大的口气。
军事上,首次北伐的失利犹有余痛,兵力折损尚未完全恢复,新兵与老兵的磨合还在持续。
虽诸葛亮殚精竭虑重新整军,可蜀军精锐数量仍显不足,军备物资亦不宽裕,粮草筹备艰难,每一粒粟米皆来之不易,运输更是难题,蜀道崎岖,牛马累死途中、粮车翻覆山谷的惨状屡见不鲜。
然而,军中士气却未曾低落,将士们受丞相大义感召,对兴复汉室的信念矢志不渝,日夜操练,刀枪在握,只待一声令下,便奔赴疆场,盼能一雪前耻。
内政方面,蜀地百姓在赋税重压下苦苦支撑,既要满足民生所需,又要为频繁战事提供物资,田间劳作的身影愈发疲惫。
幸有诸葛亮推行的一系列善政,如兴修水利、改良农具,让农事勉强维持,未致荒废。
朝堂之上,大臣们为北伐建言献策,虽有分歧,但目标一致,蒋琬、费祎等肱股之臣兢兢业业,协调各方,确保后方政务运转顺畅,全力支援前线。
经济上,蜀锦作为支柱产业,工坊内织工们昼夜忙碌,一匹匹精美蜀锦承载着蜀国的贸易希望,远销魏、吴,换取稀缺物资。
可商业往来受战乱阻碍,贸易路线不时中断,收益大打折扣。矿业、手工业也因劳动力被战事大量占用,发展迟缓,仅能维持基本所需。
外交维度,与东吴虽为盟友,却也暗存芥蒂,彼此防范。
东吴时而观望,欲坐收渔利,蜀国需时刻留意其动向,以防背后捅刀。
魏国则视蜀为心腹大患,陈兵边境,虎视眈眈,对蜀国的每一次军事行动皆严阵以待。
如此,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背负着举国期望,在重重艰难中毅然启程,向着光复汉室之路艰难迈进,试图以智谋与勇气,在乱世中为蜀国撕开一道希望之光。
王无痕听完,确定这是演义世界。
“陛下您挺闲的啊?这样吧,此物名曰红薯,可亩产五十石,能当粮食吃,交给陛下种之吧。”王无痕没理会蒋琬,转向对刘禅道,手中凭空出现一个袋子。
老王现在业务繁忙,还得拍【大话西游】这个大事呢,光大蜀汉这种“小事”,自然还是的阿斗自己做。
刘禅:“........................”
蒋琬:“...............................”
蒋琬顾不得奇怪王无痕手里是怎么凭空出现袋子的,震撼的道:“亩产五十石?你在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