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方兴未艾

我还发现最近城里好多人都从外地买了织机,木匠接的也多是织机的活。看来黑石城是真的打算转型了。估计是因为转型成本太大,大家都折腾不起了,所以才选了除了金子、粮食以外,最为稳妥的硬通货布匹作为产品。

说到布匹作为硬通货,那它是真的硬,这里随便一件衣服都得几百块,普通的羊皮棉袄得两千,而丝绸制品动不动就能上万。我那件羽绒服如果没烧的话,卖个十万都没问题。

你别说,看着往日那些投机取巧的商贩皱着眉摆弄织机,似乎他们的面相都变得淳朴起来。我突然意识到中国古代一直重农抑商,这里面是不是还有改善民风的因素?

“我说我个子高,织机也要做的高一点。你看,现在还是矮了吧。”高个男人对着木匠抱怨。

“如果按你的身高做,那你老婆用起来就费力了。男人总归还是要做大事的,你不会打算以后就一直织布吧?”木匠也有熟练的销售技巧。

我看木匠身后除了这种架式的织机,还有一种固定在腰上的,但大大小小都不统一。这私人定制看似令人满意,但对于生产效率却是个阻碍啊。

我赶紧回去写了个议案《关于黑石城从商业城转型工业城初期的标准化制定》。趁着现在好多作坊没开起来,先把机器的型制都定死了。这样以后工匠们只要埋头生产标准零件就好了,不管是织机、风箱还是磨盘之类的东西坏了,都可以快速更换零件。甚至包括运输包装的标准化,与固定车辆适配,之后装载清点都方便。

果然,议案到了议会上很快就通过了。

起初我以为自己穿越过来的最大财富是科技知识,但这都一年过去了,蒸汽机还是很难作为通用动力。而之前被我忽略的各种生产制度,它们其实才是真正立竿见影的好东西。除了标准化以外,还有工作细分。但这个需要实地考察工作流程后才能做。一旦实现流水线化生产,那原本大多数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只需经过简单的职业培训,便可以加入生产。

嗯,日子似乎马上就要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