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为利润实在是太高,足够去铤而走险。
盐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自古以来便是被朝廷牢牢握在手中。
只要朝廷牢牢抓住售盐的权利,便会有源源不断地的收入涌入国库。
官盐价格极高,催生出无数私盐贩子。
最前方,是两位男子。
一位是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身形消瘦,却眼神明亮。
另一位是一位年轻人,读过不少书,也走过不少路,书卷气与匪气皆备。
八字胡的中年男子名为周宝泉,是凉州最大的几个私盐贩子之一。
周家世代贩私盐,到周宝泉如今已经是第三代,家财万贯。
而那位书卷气与匪气皆备的年轻男子,名为王一。
前些年,这位年轻人跻身周家贩私盐的队伍。
这位年轻人头脑活络,为周家新开出一条贩盐、销盐的私道。
周家能够越做越大,王一居功至伟,如今已经是周家的座上宾。
周宝泉勒住缰绳,看了眼身后的车队,随后伸长脖子,看着前方的山路。
“翻过这座山头,再走三十里,就到了博源郡。”
说罢,周宝泉看向身旁的王一,笑道:“此次过后,必然是大赚一笔,这些年还要多亏了你。”
王一只是笑了笑,说道:“还是要小心。”
周宝泉不置可否,一边开路,一边问道:“王一,你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凭你的功底,考取功名是信手拈来,怎么非要来和我做这杀头的买卖?”
王一则是摇了摇头,说道:“走过些路,便觉得考取功名,反而并非我愿。”
周宝泉却是更加疑惑,说道:“读书不为功名,怪哉。”
“贩私盐是大罪,不去作官老爷,反而作这把脑袋栓在腰上的活,你是为了钱?”
“更不可能。”
刚一说完,周宝泉便瞬间反驳自己。
要说眼前这位年轻人是为了钱,那更是绝无可能。
这几年下来,周宝泉清楚至极,王一绝对不是贪图钱财之人。
不为名,不为利。
那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