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圉师安排最后一排的人,跟前边的人一同阅读,而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来之后,在大腿上狠狠地掐了一把。
他有一种感觉,或许从今天开始,文坛将会发生一些惊天动地的巨变!
读了不到半个时辰,李纲缓缓睁开双眼。
“读的怎么样了?”
别人不敢说话,还是许圉师站起来。
“回先生的话,有些震撼,有些疑惑,还有些释然...”
李纲闻言,蓦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妙哉!”
“老夫就知道,国子监内,唯有你们四门学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其他那几个学馆,都是庸庸碌碌之辈!”
许圉师手里拿着《大唐周刊》,鼓足了勇气,问道:“敢问先生,这是为什么?”
“为何孔家严令天下读书人,不允许阅读《大唐周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生性子向来恬淡,为何要在《大唐周刊》上撰写言辞激烈的文章,来怒斥蒙学之说?”
“为何您会不顾孔家的名声,将《大唐周刊》带入国子监?”
这一连串的发问,让李纲看向许圉师的眼神,充满了欣赏。
“好孩子,你的这些问题,全都藏在书中,老夫虽然能够解答,但还需要你自己悟出来,才足够的刻骨铭心。”
“慢慢参悟吧,总有一天,你能参悟得到!”
“现在,到了老夫提问的时间,不知你们之中,有多少人在毕业之后,会回乡担任官学的先生?”
学子们面面相觑。
这叫什么话?
或许国子学和太学的人,毕业之后可以直接通过父辈的关系进入官场。
就像孔志玄,从国子学毕业之后,明明没什么水平,却直接成了国子监里的教书先生,位居七品!
至于四门学的学子,历来没什么前途,他们之中至少有七成的人,在毕业之后会回乡担任官学的先生。
这种事情,根本就不用问!
许圉师朗声道:“回先生的话,我等出身卑微,在官场上没有发展的前途,与其蝇营狗苟一生,不如回乡教书育人,散播我大唐文华!”
李纲笑道:“如此甚好,你们这一届,再有三个月就该毕业了,在此之前,老夫亲自做主,以《大唐周刊》为课本,教授你们上边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