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青莲县的消息(1)

左灵复苏 陈唐捐 2399 字 24天前

王永年接过战报,他低头翻阅,眉头越皱越紧。

武城侯孙佺在2月6日任命世子孙先为总指挥,集结于睦州东面的山阴县境内。在其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世子孙先率领东昌府侯府麾下5000骑兵在山阴县做战前准备;东昌府五大世家谢、徐、顾、王、黄五家派遣武将、谋士、步兵、辎重和不计其数的辅兵民夫;合计总人数不下人。有探子探听回报,青莲县反叛首领甘忠收到武城侯下令平叛后,已将靖海军扩充至8000多人,大部分是由缺乏训练的新兵组成。这些新兵组成也颇为复杂,是由原青莲县城中的地痞流氓,海商的水手以及从当地世家分支收编的家丁强征而来。

应该说孙先本职工作干的还是不错的,然而还没有等到真正完成训练与整编,孙先未能顶住各方的压力在3月10日出发东进平叛。

压力来源的直接原因,其一是全军舆论存在严重的轻敌速胜思想。从军中高级将领到中下级军官,都在催促孙先尽快歼灭这一小撮不得人心的叛军。联军内部也充斥着轻敌的心态,担心轮不上自己建功立业,靖海军就已经投降重回武城侯麾下了。其二,就是联军中世家招揽来的辅兵,三个月的徭役期限已经过半,且再不出击,这些好不容易集结起来刚刚完成训练的民兵就要闹着赶回家春播种田去了。

婺女河是被开凿后的大运河支流,南北走向横亘在山阴县和青莲县之间,平均宽度12 米,深度2~3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月18日,联军的先头部队黄泰指挥的捷胜营3000重装步兵沿官道继续东进,正面迎上以戴家四兄弟领靖海军500人为核心的第一道防御——婺女河防线。后续联军大部队计划在3月26完成集结,然后向北行进过河,迂回包抄这股负隅顽抗的叛军。

捷胜营指挥使黄泰率部抵达婺女河西岸。连日春雨绵绵,经历了冬季枯水期后河水虽略有上涨,但实际探测水深不过一米有余。黄泰见对岸靖海军营寨灯火稀疏,守备松懈,当即下令全军涉水渡河。

3月19日凌晨,寅时三刻,捷胜营前锋已悄然渡过婺女河。黄泰亲率中军渡河时,河水突然变得湍急,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待其抵达东岸,河水已漫至腰间。此时天色微明,黄泰率部突入靖海军大营,却发现营中空无一人,唯有满地干草与火油。

忽闻一声巨响,上游堤坝被炸后轰然崩塌。积蓄多日的春汛如猛兽出笼,裹挟着泥沙碎石奔涌而下。捷胜营将士猝不及防,瞬间被洪水冲散。靖海军水师乘机驾轻舟而出,箭如雨下。捷胜营将士在水中挣扎,既无法列阵,又难以还击,死伤惨重。

黄泰在亲兵拼死护卫下,勉强突围至东岸高地。放眼望去,婺女河已成血河,浮尸无数。至午时,河水渐退,捷胜营生还者不足二百,辎重尽失,军械全毁。此役不仅折损近三千余众,更使平叛大军士气大挫。

战后查证,靖海军早在半月前就开始在上游筑坝蓄水。赵灵料定官军必会轻敌冒进认为靖海军只会据城固守,故设下此计。而捷胜营因求胜心切,未派斥候详查上游情况,终致此败。此战暴露出平叛大军轻敌冒进、情报不足等诸多问题,为后续战事蒙上阴影。

3月20日,世子孙先闻讯震怒,不顾五大世家劝阻,当即将黄泰斩首示众,以正军纪。

战报中特别提及,孙先此举虽震慑军心,却也引发五大世家不满。世家出身的部分将领官员连夜密会,对世子杀伐果断颇有微词。军中将士虽表面肃然,实则暗流涌动。

随战报附上的还有一份密奏,详细记录了五大世家近日动向。

武城侯阅罢战报,面色凝重。他深知此战不仅关乎平叛成败,更牵动着东昌府各方势力的博弈。世子杀黄泰之举,虽显铁腕,却也过早向叛军暴露了与世家对立的态势。

侯府幕僚建议立即增派援军,同时暗中调查五大世家与叛军勾结的证据。武城侯沉吟良久,提笔写下密令:命世子暂缓进军,另派密探潜入五大世家,搜集其通敌证据。

3月27日,前线战报再抵武城侯府。

战报详细记载了平叛大军的分兵态势:以谢安、徐谦为首的世家老将率领一万两千步兵,采取";结硬寨、打呆仗";之策,在青莲县城外构筑防线,逐步收缩包围圈。同时,他们已向武城侯府发出求援信,请求增派兵力。

另一方面,世子孙先率五千精骑,在谢芳等少壮派将领支持下,脱离主力部队,开始搜寻靖海军主力踪迹。战报中记载了孙先的判断:青莲县城内多为乌合之众,真正的威胁在于赵灵率领的机动部队。若不能及时歼灭其主力,恐遭其不断袭扰,最终陷入被动。

随战报附上的密奏揭示了更深层的矛盾:谢芳等少壮派将领与老将们分歧严重。少壮派渴望通过野战建功立业,而老将们则倾向于稳妥行事。这种分歧已影响到了部队士气,部分士兵开始质疑指挥层的决策。

武城侯阅罢战报,立即召集幕僚商议。幕僚们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孙先冒险出击过于激进,应召回主力;也有人支持世子的判断,认为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掌握战局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