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兄弟圈里通报批评

朱元璋率领着一队规模不大却精锐的护卫,踏上了前往晋地的道路。他身着便服,虽少了那身龙袍的威严,可眼神中的帝王之气却丝毫不减。他坐在马车上,思绪却已飘向了远方的封地。朱棡,他的三子,被封在这晋地,此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既是北方防御蒙古的前沿,又有着肥沃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关系到大明北方的稳定与繁荣。

当朱元璋一行进入晋地,他看到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田野里,农夫们正在辛勤地劳作,麦浪随风起伏,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村庄中,炊烟袅袅,孩童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老人们坐在门口晒着太阳,好一幅太平盛世的画卷。朱元璋心中稍感欣慰,看来朱棡在治理地方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不久,朱元璋一行来到了晋王府。朱棡听闻父皇到来,早已率领王府众人在门口恭迎。朱棡恭敬地跪下:“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儿子,微微点头:“起来吧。”

进入王府,朱元璋仔细打量着府中的一切。王府建筑宏伟,布局规整,彰显着皇家的威严。朱棡引着父皇在府中各处查看,一边介绍着自己的治理之策。

“父皇,儿臣到了晋地之后,深知此地的重要性。首先注重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儿臣还下令兴修水利,这才使得农田灌溉便利,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朱棡说道。

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这很好,农为国家之本,只有百姓吃饱饭,国家才能安定。”

接着,朱棡又带朱元璋来到王府的校场,只见士兵们正在刻苦训练,喊杀声震天。朱棡自豪地说:“父皇,儿臣不敢忘记自己的职责。晋地靠近蒙古,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卫大明的边疆。儿臣平日里严格训练士兵,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并且不断更新武器装备。”

朱元璋看着训练有素的士兵,说道:“军事不可懈怠,蒙古虽然败退,但仍有窥视我大明之心。你作为藩王,守土有责。”

然而,朱元璋此次巡视并非只是来听好话的。他在晋地的民间也悄悄安排了人手去探查。在巡视的几日里,他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百姓暗中反映,朱棡虽然做了很多有利于地方的事,但他的脾气有些暴躁,有时候会对下属和百姓过于严苛。朱元璋深知,一个藩王如果不得民心,那将是极大的隐患。

一天晚上,朱元璋单独召见了朱棡。父子二人在房间里相对而坐。朱元璋严肃地说:“棡儿,朕今日要与你好好谈谈。朕在民间听到一些关于你的事情。”

朱棡心中一惊,忙问:“父皇,儿臣有何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