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你府上钱够用吗?

朱元璋首先在陈友谅墓碑前倒了一杯酒,然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好像跟一位许久不见的老友会面,就开始聊起来了。

“陈友谅啊,你没想到吧,这么多年过去了,给你修坟的是咱老朱家的人,来看你的还是咱。你要是知道了,会不会气得再死一次?哈哈哈哈哈哈!咱不怕你,当初你活着的时候都不怕,更何况是你死了之后。来来来,今天咱带酒了,敬你一杯!”

说罢,朱元璋便把杯中的美酒倒在了陈友谅的墓碑前。

“咱想想这么多年啊,也就你配当咱的对手了。咱觉得你也是一样,把咱当成了你的对手,要不然当初你咋能不顾一切地来进攻咱。说白了,你就是怕咱的势力日益壮大,然后威胁到你。不得不说,你确实很聪明,要不是咱家儿子提醒,咱没准还真就掉以轻心了。”

朱元璋此时盘腿坐在陈友谅墓前,就好像是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叙旧,只可惜,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

“陈友谅啊,咱后来想了一下。咱跟你们斗了这么多年,好像还从来都没跟你面对面说过话。以前都是人家传信,要不然就是隔着老远然后喊话。跟张士诚,咱最起码还见上过一面,他瞧不上咱,咱还更瞧不上他呢。说实话,当初要不是他胆小,你们两路大军一起围攻咱,咱还真就顶不住,然后你就可以扩张地盘,再逐步吞掉张士诚。可惜啊,真可惜。你运气不如咱,找错了盟友。张士诚那家伙,可真不是个干大事的料,占了个苏州就想偏安一隅了。他也不想想,咱俩无论谁赢了,他都没有好下场,可惜,真可惜!”

朱元璋还真就不是在凡尔赛,当初的局势,任何一点小小的偏差,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他已经将全部兵力用来抵御陈友谅了,还是捉襟见肘。最后还是以火攻奇谋取胜。其中过程也是险象环生。这时候如果张士诚趁火打劫,派遣数万大军进攻应天,那朱元璋十有八九是要败北。陈友谅当初也是这么想的,所有哪怕他久攻洪都城未果,鄱阳湖水战失利,他依然坚信自己可以取胜,等的就是张士诚出兵,可惜他还是没看透人心。

不过历史可不能只凭借主观臆断。站在张士诚的角度来看,无论他们二人谁的势力都要比张士诚强。他帮陈友谅无异于是与虎谋皮,陈友谅确实在信中许诺张士诚说,打败了朱元璋,他们二人平分天下。但是陈友谅是何许人也?杀倪文俊,挟持许寿辉,就差把不厚道三个字印在脑门上了。等陈友谅兑现诺言,那还不如等自己羽化登仙呢!

所以张士诚的选择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如果朱元璋和陈友谅二虎相争,两败俱伤。那他可就有机会坐收渔翁之利了,这也是他谋取天下的唯一机会。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朱元璋与陈友谅的一战并没有损耗元气,反而还消化了陈友谅的部队,实力大增,最后一统天下。

想到这,朱元璋也唏嘘不已。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啊!恰逢乱世,怎么能没有英雄和枭雄的存在呢?群雄逐鹿才造就了传奇。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他只不过是尽量做了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然后把剩下交给了天意。凭借着几分侥幸,最后才一统天下罢了。

朱元璋一口饮尽了杯中酒。

“陈友谅,咱说实话,咱佩服你,又瞧不起你,更忌惮你。你知道为什么吗?咱佩服的是你也是平民出身,一个卖鱼的贩子,最后竟然能统率六十万大军,坐拥半壁江山。光从这点上来看,你是个能人,让咱佩服。但是咱瞧不起你,就是因为你疑心太重,下手太狠!缺少了一点王者度量。这也就是你最不如咱的一点。说起来咱俩都挺像的。咱一开始也是在郭大帅手下,后来又冒出个郭天叙。但是咱没有你那么狠,咱宁可不要军权,也不能背叛人家。你倒好,总共那么点计谋,全都用来对付自己人了。先是倪文俊,再是许寿辉,你下手可真够狠的啊!”

朱元璋再次倒满了两杯酒,然后敬给陈友谅一杯,虽然只是倒在了他的墓前。

“咱其实也想过,但是这名声啊,真的是挺重要的。你可能会说成王败寇,但是你也不想想,你名声都臭了,谁还愿意真心替你卖命啊!咱虽然不才,没你兵多,没你有钱,但是手下的文臣武将可比你强得多,这也就是你不敌咱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再将自己杯中酒饮尽。

“咱为什么忌惮你呢?自然是因为你确实有能力,心狠手辣,目标明确。然后你还能看清,咱才是你真正的对手,一出手就是六十万大军啊!了不起,真了不起。你知道咱抓到张士诚之后他咋说的么,他说天佑尔等不佑我啊!咱觉得其实挺有道理的,咱确实占了太多的幸运。所以才能到最后,其实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咱也想了,不一定就是咱比你们强,但咱一定比你们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