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医治部麾下有10名成侍女,刺探部有4名,勘察部有2名,共计26人,也就是520斤的粮食。
更令陆晔无语的是,这些粮食还不能够以次充好,必须要上好的大米。
其他什么小麦、面粉之类的,通通不行。
官府的理由就是,士兵吃不好,哪有力气为国家卖命?为百姓护平安?
百姓没办法呀,只好用其他粮食换取大米,用来应付征粮。
可这些上好的大米,往往需要七八斤的小麦才能换到一斤。
像陆家这么多人口,起码需要4000多斤的小麦,才能凑齐500多斤的大米。
要是放在普通人家,这征粮哪里承受得起?
最重要的是,这种时不时就要征粮的朝廷政令,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百姓们的忍耐度早已超出了极限,迟早有一天会造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加上现在天下大旱导致混乱的局势,这一天不会太晚。
正因如此,前些天陆晔决定招募大量各种工匠,以求在混乱中不受影响。
公文下来之后,征粮征兵的时间在三天后。
只是前来下达公文的是王捕头,王志松。
“这次朝廷征召万分紧急,任何一人胆敢阻挠或者不执行都会受到严厉追讨。为了对此次征召,宜州牧大人已下令让各县守备配合,你们若是不想惹上麻烦,还是快快准备好粮食吧!”王志松说完,丝毫不停留立马赶往下一个村子。
身为上河村的里正,叶大郎可是愁苦了脸。
这一次上河村征召的任务落在了他的身上,必须要三天之内准备好粮食,以及筛选好入伍的子弟。
一旦这事办不好,或者延迟都必将会受到官府的追责,那时就算小命可保,这里正的位置也保不住。
相比于叶大郎的愁眉苦脸,陆晔却轻松许多。
陆晔虽然没有足够的大米,但可以用银子来替代。
因为最近天下干旱,粮食的价格大涨,精贵的大米已经涨到了60文一斤。
520斤就是文钱,即32两白银左右。
这点银子,可能需要普通人家积累10年才能够存上,但对于拥有医治能力侍女的陆晔来说,仅仅半天就能够赚到。
所以这一件事情对陆晔根本就没有影响,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获得水源。
但村里的其他人就不是这样了。
他们本来就是穷苦百姓,每年的收入都只能够支出,平常连一点肉都买不起,哪有剩余的钱去代替粮食上缴。
粮食就更加不可能了。
现在时代没有农药化肥,亩产10分以下,每亩种出的粮食大约只有200斤到300斤之间。
平时还要交一年两次的税,田地里产出粮食,除了交完税也刚刚够家人吃,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去兑换大米?
做一道征粮文书下来瞬间把他们逼到了绝境。
不仅如此,家有父子的还要派一人去当兵,这就减弱了家里的青壮劳动力,今后的生活将会更加艰难。
上河村百姓心里都怨恨着朝廷,但也不敢拥有一丝反抗的心。
但有一件事情,令他们又看到了希望。
那就是陆家突然要招募大量的工人,还要购买月溪周围的田地,并且给出的价格也10分公道。
那一些家里不够粮食的也都纷纷前往询问,想要在陆家这里得点银子。
望着黑压压的人头,陆晔双手举高往下一压,让众人都停下声来。
陆晔这才开口说道:“想来这里做苦力的做帮工的去那边报名,每天12文钱不包吃不包喝!”
陆晔指兰儿那边,那里已经摆好了一张小桌子。桌子上面放的纸笔墨,是做记录用的。
一听到一天只有12文钱还是做苦力,这些村民瞬间就抱怨起来。
“这也太低了吧?我以前在镇上做工一天也能拿20文钱,人家中午还包一顿吃的。”
“工钱低了还不算,你看看他要让我们做什么?都是搬搬抬抬的粗重活!这12文钱就想买我们的命?”
“陆家这小子也真有点黑心,都是同一个村子的,往上数三代我们还是他的叔伯辈,他怎么能这样?”
有人带头开始议论,瞬间引爆了全场,所有前来的村民都议论起来,大骂陆晔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