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也派领了头目在管理,但这头目来这里并非经营,而是剥削这里的百姓。
只知道索取,而懂得如何经营改善这里的环境,使百姓更加的信服他们。
这不,虽然天气不再炎热,还下了一场大雨。
和可赵家村呢?
不懂得如何组织去开荒耕种,储蓄水源,只等着上面发粮食。
又如何能吃得饱?
赵家军又如何不能动荡?
有些村民是想耕种的,但干旱时期已经把种子都吃完,没有的种子怎么能种得出粮食来。
这时候就要管理千方百计地把种子给找回来,分派给这些百姓让他们耕种。
然而管理赵家村的头目并没有这个意识。
他只知道,只要不让这些人乱,让这些人听话就好。
战事一起,他们能够听从自己的命令,一拥而上就行。
至于平日里能不能吃饱,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在他的眼中,这些百姓跟奴隶差不多,或许是一种工具罢了。
在这种状况下,赵家村的百姓开始有了别的念头。
他们的念头很简单,只是想吃饱不用挨饿肚子,能让子孙后代有命活。
只是跟随吴军头目,哪有吃饱饭的时候。
只有上战场杀敌才有八分饱,战事了更是只有五分饱。
为他吴军卖命,到头来连饭都吃不饱,又如何谈能养活子孙后代。
这种愤愤不满的情绪,在赵家村百姓之间发酵。
后来,一些带着任务上山砍柴火的赵家村百姓突然听闻,隔壁村子陈家村,每天都能吃饱饭。
而且还不用上战场拼命,干的活还十分轻松。
这一消息传出,整个赵家村的百姓都蠢蠢欲动。
在这个世道能吃饱饭已是一种奢侈。
赵家村的百姓羡慕啊。
恨不得马上就成为陈家村的村民。
这不,有一群人偷偷的溜进了陈家村,被守备队发现了。
得知这群人的来意,管理陈家村的侍女,立马有了主意。
或许只要管理得当,吴大江不攻自破,到时整个来嵩县都将会被太华宗实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