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越走,发现绿色的植物越来越多。爱跑爱美的小徒弟格桑是个女孩,最喜欢各种颜色的花花草草。她发现前面草丛中有很多淡紫色像是小塔尖形状的花,就采了一把拿回来给小桂。“师父,这回我可是看清楚了没有刺采摘的。这个小紫花送给师父。”一脸求表扬的样子。小桂笑笑摸着格桑的头,说:“格桑采得好,这些花师父很喜欢,因为它们是最有名的药材甘草了……”
多吉纳闷地问:“师父,甘草不是一些切好的片片吗?”巴桑在一旁抢答:“你平时看到的切好的片片是炮制后的甘草的根茎。这个是长在地面上的甘草的花。”小桂表扬道:“巴桑说得很对……”
“甘草啊,乃是中药里的‘国老’。”小桂轻轻捻起一朵小紫花,放在掌心细细端详,“这甘草,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与根状茎粗壮,外皮褐色,里面淡黄,味甜,是它的精华所在。它的茎直立,多分枝,密被鳞片状腺点和绒毛,叶片卵形或长卵形,花呈总状花序,花冠多为紫色、白色或黄色,像是一个个小塔尖,煞是好看。这花期在六月至八月,果期则是七月至十月。”
“甘草的特点,就是无论生于何处,都能扎根土壤,不畏风霜,不惧贫瘠。”小桂顿了顿,接着说,“它的根茎,是入药的关键。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后药性微温,能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的作用。”
“那怎么炮制呢?”多吉好奇地问。
“炮制甘草,可是一门学问。”小桂耐心地解释道,“生甘草,需拣去杂质,洗净后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润透切片,晾干即可。而蜜炙甘草,则要将甘草片与炼熟的蜂蜜加少许开水拌匀,稍闷片刻,再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百斤甘草片,需用炼熟蜂蜜二十五到三十斤。古籍中也有记载,用酒浸蒸或浆水炙热等方法,各有其妙处。”
“入药时,甘草可煎汤服用,用量一般为一钱五分到三钱。”小桂继续说道,“它能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可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则能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比如,若遇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可将炙甘草与人参、茯苓、白术等配伍,煎汤服用,能补益脾胃。”小桂娓娓道来,“若因误食毒物,或药物中毒,甘草煎汤内服,可缓解毒性。《千金方》中记载,甘草能解百药毒,乌头、巴豆中毒皆可用之。”
“甘草还能缓急止痛。”小桂补充道,“《伤寒杂病论》中的芍药甘草汤,用芍药养阴缓急,甘草缓解止痛,可治腿脚痉挛、疼痛。还有甘麦大枣汤,能治脏躁,类似于现代的抑郁症,多见于更年期女性或产后抑郁。”
“师父,那甘草是不是能治很多病?”格桑眨着大眼睛问。
“是啊,甘草性味甘平,能入脾、胃、肺经。”小桂点头道,“它最大的特点是能调和诸药。许多方剂中,都有甘草的身影,或增效,或解毒,或调和药性。就像一个善于协调的长者,能让各种药材各司其职,发挥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