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百鸟朝凤笛?心旷神怡?醉卧红尘不在酒1

山间墨潭寺有位年轻画僧妙音,痴迷于绘制瀑布飞虹。某日他跪在老住持面前,捧着被暴雨损毁的画作泣道:"三年心血毁于一旦,弟子实在难以释怀。"

老住持拨动茶碗中漂浮的樱瓣,任其随水纹旋转:"且随老僧去观瀑。"

潭边古松下,老僧指着轰鸣的瀑布问:"你画中千尺白练,可曾见其下静潭?"妙音凝神细看,惊觉翻腾水雾中,倒映着纹丝不动的山影。老僧将茶碗沉入激流,碗中樱瓣竟在漩涡中心安然悬浮:"瀑声如雷是动相,碗中樱定是静相,可知动静本无二致?"

归途遇山民葬母,孝子哭嚎震天。老僧拾起坟前摔碎的陶罐,将碎片拼成莲花状:"你惜画如这孝子惜母,然樱花七日便谢,陶罐百年终碎。昨日你为画虹强留暴雨,不正如执意留住将谢的樱花?"话音未落,残阳将碎陶映出琉璃光华。

深夜妙音在禅房重铺宣纸,墨汁却泼染半幅素绢。正欲撕毁时,忽见墨痕似老僧衲衣褶皱,遂顺势绘出云中坐佛。晨钟响起时他恍然大悟:所谓"毁画",不过是执着"能画的妙音"与"完美的画作"这对幻影。

三年后,妙音展出《瀑心樱》系列:有孩童在瀑下岩石捉蟹的野趣,有山洪冲垮画架的混沌墨迹,最终卷竟是空白宣纸题着"满潭星月本无痕"。此时他已懂得,真正的圆满不在笔墨,而在看瀑时衣袖沾湿的清凉。

动静一如:瀑布轰鸣(动)与静潭倒影(静)看似对立,实则互为依存。正如《华严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动与静都是法性展现的不同面相。

唯识观:妙音最初将"画家"与"画作"视为真实存在的主体与客体(能所双执),实则二者皆是心识投射。如同镜中映月,月非真月,镜亦非实。

无常观:通过陶罐破碎的意象,揭示"诸行无常"不是消极的宿命论,恰是让我们在樱花将谢时更懂品赏其美,在画纸染墨时发现新的可能。

在佛法的深邃智慧海洋中,有三种独特的观法宛如三颗璀璨的星辰,它们虽各自散发着不同的光芒,却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了“缘起性空”这一蕴含着无尽奥秘的终极智慧。这三种观法,就像是三条隐秘却又相互交织的小径,引领着修行者与探索者们一步步走进那深邃而又广阔的真理殿堂。

“缘起性空”,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实则蕴含着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所谓“空”,并非是我们世俗意义上所理解的“虚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洞。而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任何一个是具有固定不变、永恒存在的本质的。每一个事物,都像是在时光长河中不断变幻形态的精灵,它们的存在依赖于各种因缘的聚合与消散。而“有”呢,则是在这“空”的基础之上,当各种因缘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时,便会显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就如同那神奇的魔法,看似无形的力量却能变幻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这一高深的智慧,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那气势磅礴的瀑布。当我们站在瀑布面前,第一眼看到的,是那如银河落九天般飞泻而下的水流,它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雄浑乐章。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瀑布并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它的每一滴水都在不停地流动、变化着,前一刻的水已经奔腾而下,后一刻又有新的水流补充上来。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时而宽阔如幕,时而狭窄如带;它也没有固定的状态,有时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有时又潺潺涓涓,似轻歌曼舞。

恰恰是因为瀑布这种瞬息万变的特性,它才能够创造出无穷无尽的造化之美。当阳光穿透瀑布飞溅而起的水雾时,一道绚丽的彩虹便会横跨在瀑布之上,那七种色彩相互交织,宛如一条神秘的天路,连接着人间与仙境。彩虹的色彩会随着阳光的角度和水雾的浓度而不断变化,时而鲜艳夺目,时而淡雅柔和,仿佛是大自然这位伟大的画师在天空中挥洒的神来之笔。

而瀑布周围弥漫的水雾,更是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那细密的水珠在空气中飘荡着,如同无数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它们轻轻扑在人们的脸上,带来一丝清凉和湿润,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当人们伸手去触摸这些水雾时,它们又会从指尖轻轻滑过,不留一丝痕迹,就像那虚幻而又美好的梦境。

再看瀑布下方的寒潭,那幽深的潭水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之上。潭水清澈见底,却又深不可测,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寒潭的水温常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即使在炎热的夏天,靠近潭水也能感受到阵阵寒意。潭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它们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在与人们玩着一场捉迷藏的游戏。而潭边的石头,经过瀑布水流的常年冲刷,变得光滑圆润,它们静静地躺在潭边,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和大自然的神奇变迁。

这瀑布所呈现出的彩虹、水雾、寒潭等种种奇妙景象,正是“缘起性空”智慧的生动体现。因为瀑布本身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它才能在各种因缘的作用下,展现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形态和景象。同样,世间的万事万物也都是如此,在“空”的本质基础上,随着因缘的流转而不断变化、发展,呈现出千变万化的世界。

山间墨潭寺有位年轻画僧妙音,痴迷于绘制瀑布飞虹。某日他跪在老住持面前,捧着被暴雨损毁的画作泣道:"三年心血毁于一旦,弟子实在难以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