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张固的徐州军团

众人闻此言语,纷纷起身抱拳,齐声高呼:“请主公明示,我等愿谨遵号令!”

张固微微颔首,继而缓声道:“徐州此地,下辖广陵郡、东海郡、下邳郡与琅琊郡这四块地域,将由诸君负责戍守防御。”说罢,他再次扫视全场,目光停留在众人身上。

稍作停顿,张固紧接着又道:“接下来,吾将调任臧洪出任徐州刺史一职,以统摄全局。同时,任命郑玄夫子之子郑益担任广陵太守,望其能保一方安宁。此外,还将调遣张昭前来徐州,与刘晔一同担任军师之职,为军事决策出谋划策。而陈矫,则将调任至吴郡担任太守一职。”

话至此处,张固看向站于一侧的刘晔,郑重地继续说道:“子扬啊,你不仅要担当军师之责,亦需接任下邳太守之位,身负双重使命。子仲呢,则出任徐州别驾一职,并兼任东海太守,务必要尽心尽责。另外,吾还会调派阚泽担任徐州治中从事一职,协助处理各项政务。”

关于徐州这边的政务处理事宜,张固能够抽调出的人手实在有限。然而,在军事方面,徐州拥有刘晔和张昭这两位智谋之士组成的强大搭档,其力量绝对不容小觑。毕竟张固自己也只有郭嘉一人可用!

想到这里,张固也不禁有些头疼。只能说自己准备的三个后续的军师,诸葛亮、陆逊与徐庶三人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来继续成长。

而谈到张昭,或许许多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认为他是那种动不动就劝说自家主公投降的“带投大哥”。但实际上,这种看法未免有些片面。

张昭此人的才能着实不可小觑。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如此有能耐,为何在东吴的后期却变得似乎无足轻重,甚至常常表现出一副热衷于投降的姿态呢?这里面的缘由,说到底不过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罢了。

想当年,张昭乃是孙策麾下的重臣。可是,孙策与孙权终归有所不同。作为君主,孙权又怎能对兄长的旧部予以过多的倚重呢?若真如此,那孙权自身的威严又将置于何地?

若是这些旧臣把事情办得漂亮,人们只会夸赞孙策眼光独到、善于用人;而一旦事情搞砸,那可就是孙权自己无能之过了。再者说,孙权自己也有着一班亲信需要提拔和重用啊,比如鲁肃、诸葛瑾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昭想要继续身居高位谈何容易?

久而久之,始终得不到重用的张昭难免会心灰意冷。于是乎,每逢遇到棘手之事,他首先想到的便是投降,仿佛这已成为他无奈之下的一种惯性选择,倒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