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公司这会儿还在香洲区石花西路,已经很是有点规模了。
董女士这会儿就站在厂区的大门口夹道口上,她打电话就会下意识的走动,不知不觉的就走了出来。
一股海风吹过,她抱了抱肩膀,一时之间也说不出来心里是个什么滋味,有点激动,也有些茫然,还有点懵逼。
妈呀,这么大的人物,给我打私人电话,还温温和和的,还要和我见面聊聊。妈呀,妈哟,我的妈妈哟。
正在这胡思乱想呢,手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把董铁娘子给吓的一哆嗦,手机差点给扔了。
手忙脚乱的拿稳手机看了看,是王科长。
“喂?王科。”
“是不是?你打电话了吧?是不是他?”王科整个人都是亢奋的状态,声音都有点变形了。
“是。”
“我靠,你要发了呀姐姐,要发了要发了,他找你什么事儿?”
“呃……”
“哦对对对对,我不能问,我不问。那个,董姐,我平时和你还行吧?咱们是朋友吧?”
“……王科,有话你就直说吧,我现在有点懵。”
“那什么,姐,能不能给个机会?”
“啊?我,我怎么给你机会?什么机会呀?”
“他……没说想见你?”
“说了呀,让我去成都。”
“……”王科长有点无语,感觉一个天大的馅饼长出翅膀飞走了,走了。
“姐,你和东方投资那边有接触,能不能侧面帮我问问他们是不是有来投资的意向?”王科长不愧是科长,马上换了个方向。
九六年这个时候,招商引资已经是大方向大事情,早已经不局限于招商局招商办了,政府机关各个单位都有招商任务,也都有招商引资的奖励条件。
这要是谈过来一个大投资,不管是经济还是工作上,都会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我不熟。”董女士为难的屈了屈眼睛:“真不是我不想帮这个忙,他们也就是给我打了两个电话,连面都没见过。”
“打电话呀?他们没约你见面?”
“到是说过有时间能不能见面聊聊,没说具体时间。他们是在京城打电话过来的。”
“那,姐,如果你和他们见面的时候,能不能帮我引见引见?小弟肯定不叫姐你白忙。”
这个董女士到是蛮理解的,她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一心卖空调的销售员了,自从当上这个部长以后,和机关单位的联系就多了起来。
她明白王科长的意思,也知道他的需求,知道他们在工作上的压力。
“好,如果有机会我肯定帮你问问。”
“谢谢谢谢,谢了啊姐,姐你以后起飞了可不能忘了弟弟。那个,姐,你什么时候出发?弟开车去送你。”
“呃……送就不用了,我还没想好,再说公司这边也得请假呢。要是没有别的事我就先挂了,我得去请个假。”
“哦哦,对对对,那姐你忙,有事儿多联系啊。”王科长心里万般不舍的主动挂断了电话,略有些失落的靠在椅子上出了口气。
董女士看看电话已经挂断了,也舒了口气,眨了眨眼睛。对,买票,得赶紧买机票去。
至于请假……打个电话通知一声就行了,她还需要特意去请假?
她抬手打了台出租车,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去了机场,心里隐隐的感觉到,这将会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珠海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城市。
别看这里的机场去年才建成通航,但是这里的城市发展可是一点也不晚,甚至可以说是走的相当早。
珠海是实质上中国最早的特区,早在七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建成了不止一座国际五星级酒店,公寓和大型度假村。
就已经开启了国际旅游还有商务往来。
八零年的时候,这里就有住一晚需要五六百块钱的海景房了。
有着开阔的大马路,高档的小轿车和洁白的海滨沙滩,如画一样的城市绿化还有各种国际性的机构。
没有办法,条件太优越,就比如格力厂距离澳门不到三公里。
不过,这边的人对澳门就比较熟悉一些,平时接触也特别多,对香港那边的消息就会略微延迟了一些。
珠海市区被西江和锦江分成了好多块,还有一些江心坝,不过江水在这里不叫江,而是叫水道。
从石花西路到三灶机场需要横穿市区,跨过市区密密麻麻弯弯曲曲的宽窄水道,然后向南一直走到海边上。
还要幸好这会儿到机场的马路都修通了,要是几年前的样子,那说不上得怎么折腾了,一路都要坐船过来才行。
珠海机场是修在三灶岛上的,其实差不多就是炸山填海搞出来的。
这里原来是小本子当年遗留的一个军用机场,不过很小,九二年炸掉了炮台山,在本子机场的基础上进行了填海重建。
这次爆破被称为亚洲第一爆。
一个来小时,董女士到了机场,下了车急匆匆的跑去买票,还好这个时间坐飞机的人正经不多,基本上航班都坐不满,还有余票。
小主,
买了票,心里才安生下来,这才感觉到一股疲劳和饥饿感,赶紧去找地方吃东西。
她完全不知道这一趟出去到底是干什么,能得到什么,就是感觉这可能是一个机会。就像当年她在大街上捡到那张招工的传单一样。
她拿着电话想了半天,还是收了起来,没给公司打电话。
工作都是安排好的也不用担心,反到是这个电话打过去她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不如就干脆不说了。
一切等到了成都再说。
晚上八点半,张铁军终于暂时结束了和文件的战斗,活动着脖子从屋里出来,就看到张红艳快步走来。
“铁军,那个董女士到了。”
“哈?”张铁军一脸懵逼:“到哪了?”
“到成都了呗。刚给我打了电话,已经坐车进市区了,我让她直接到酒店来。”
张铁军抓着后脑勺懵逼的往电梯口看了看:“那什么,给安排好房间没?给准备点吃的。她是南京人又在广东生活了好几年。”
南京人的饮食口味这会儿和广东比较接近,喜欢吃偏甜清淡,但是又没有申城人那么嗜甜……不甜不咸吧,和这会儿的广东相当接近。
两个地方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而广东人和鸡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两个地方又都以各种面食闻名,各种包子和面,花样百出。
南京是面条的江湖,老卤面、皮肚面两位大佬的江湖地位不可撼动,小笼包享誉全国,水煎包独霸东南。
广东就更不用说了,一碗云吞面走遍天下,各种包子饺子。在这里吃饭是吃饭,吃面是吃面,坚决不能混淆。
这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
九十年代管到广东找发展都叫南下,其实不完全是,就比如东南人到广东就应该叫平移,除了语言以外,没有什么太大差异。
但是川渝地区就不一样了。
川渝这地方吧,就很独特,有人说他是北方,有人说他是南方,他们自己也懵圈,但总体人家是西南人。
连咸甜之争都不参与,捧一碗麻辣看热闹。
九十年代,全国大流通还没有开始,西南这个纯内陆的地方还是自娱自乐,包括饮食也是独树一帜,对于大多数省份的人来说都需要适应。
不过大多数其他地区的人对川菜都是误解的,虽然他都是重口味吧,但还真不是都麻都辣。
川菜有一半是不麻不辣的,虽然大家都不信,但这是真事儿。而且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历史上四川地区是嗜甜的。
和申城一样,这边做什么菜其实都要放糖,这也是为什么四川的酱肉包能占领申城的原因。底味对口。
所以说他不南不北嘛,南甜北咸,西南地区又甜又咸还要再加一把麻辣。
糖醋口的菜就是川菜几大口味之一,清淡的也有,比如开水白菜。反正,越清淡越贵。
川渝地区也有不吃辣的人。